[今日感悟] 为“神七”开路我愿意。昨天,我订了晚上9点15分的飞机去桂林参加《2008年中国医院质量大会》,正愁看不到神七飞天的时候,大堂广播了:“我们很抱歉地通知您,您乘坐的CZ3033航班延误了......”谁知道,这个延误也太长了,直到今天凌晨1点30分才到达桂林桂湖饭店。
医疗安全环境关乎患者安全
我今天要在《2008年中国医院质量大会》讲的话题是《汶川大地震启示录》,从中引出我国医疗应急体系建设的反思。而今天博客这个题目,则是昨天在中大附属一院讲的题目《职业环境医疗安全环境关乎患者安全》,与大会的题目更加贴切,但是大家喜欢听汶川的故事。
提要
中国国民健康的基本保障;
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面临的挑战;
中国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实践;
有关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建议;
医院管理者在提高医疗质量中的作用。
一、中国国民健康的基本保障
加强了基础建设
2006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30.9万个,各级各类医院19246所,医院床位256.04万张,医疗机构卫生人员527.9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8.2万人,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86.7万人、注册护士140.6万人。
2006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24.46亿次,住院患者7906万人。其中:全国医院总诊疗人次数为14.71亿次,住院患者数5562万人。
2006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为72.4%。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10.9天。
采取了有效措施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卫生资源配置;
大力发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推行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增加卫生投入,主要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以及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完善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努力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医疗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操作规范和管理办法。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5年,全国人口期望寿命达到72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7.7/10万以内,比2000年下降10%;
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9.0‰以内,比2000年下降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2.5‰以内,比2000年下降43%。
二、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面临的挑战
医疗服务的复杂性
医院是以提供医疗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性服务组织,其专业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性、复杂性、相互依赖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
医疗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与日俱增
在1855年威胁病人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感染
——当时只有很少的医疗干预措施。
今天的医疗干预措施包括强大的药品和其他手段,但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 ,可导致病人的残废和死亡。
比如:侵入性治疗的增多,极大地增加感染的危险
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据有关医疗质量调研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在医疗中常犯的错误为:
技术方面的错误占35%;
忽略必要的信息占16%;
不小心,占11%;
没有依照规则占9%;
缺乏相关知识占1%。
在医院里最常发生错误的是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举
例
美国目前护士短缺是由减少住院天数和调整管理保健导致的裁员所造成的
加拿大目前护士短缺是由于成本控制使全职护士的职位减少所造成的
在不到5年的时间,英国已成为世界上进口外国护士的大国,从而使扩大保健服务的潜在失业护士预算合同
结果:因护理人力不足,而无法提供优质护理
事实上:护士又从事了大量非护理工作(百分率)
可预防的危害
许多工作场所有安全保障措施,但是文献表明:在一个高工作压力和人员流动大的环境中这些措施是不可靠的
这样的环境容易导致危险的工作实践
繁重的护理工作量 +
混乱无序的环境,意味着潜在的失误将会发生
医院的治疗效果引起关注:
10%的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
在美国医疗差错是患者最主要的死因。
每135名住院患者就有1名发生感染。
据世界患者安全联盟的估计,现有140万例院内感染。
三、中国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实践
从三个层面开展工作
采取五项措施以保证提高医疗质量、
增强患者安全意识和目标的实现。
(一)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意识日益提高并付诸实践
1、国家层面: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2、行业层面:拟订标准和规范,实施质量督察和评价
3、医院层面: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患者安全
(二)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日益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五部卫生方面的法律;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七部行政法规;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十一个部门规章;
《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等十五个规范性文件。
(三)管理方法和手段日益完善
1、医院分级管理和医院评审
1994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
1989年11月至199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了医院分级管理和医院评审工作。
1999年3月,医院协会受卫生部医政司委托,就我国医疗机构评审进行了专项研究,2000年发表《我国医院评审工作评估》研究报告。
2、医院服务社会评价
医院请社会调查机构等“第三方”进行社会满意度调查,由第三方科学、公正的测评医院社会满意度指数。医院社会满意度调查包括以门急诊病人、住院病人、相关单位为调查对象的外部满意情况和以医院职工为调查对象的内部满意情况。
3、开展大型医院定点定期检查
卫生部悄然行动,2005年起对各地区部分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定期检查,至今已经历时3年。
检查内容与项目历经修改,以“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为主题,以“医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为核心。评价的内容共有12个类别,96主项标准,436项具体指标。
2006年度开始增设临床部分专业过程质量指标、医院感染质量(分类)指标、ICU质量指标、临床运行病历过程质量追踪等。
4.颁布和实施患者安全目标
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与主要措施包括:
(1)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2)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安全性;
(3)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4)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
(5)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
(6)严格遵循手部卫生与手术后废弃物管理规范;
(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压疮事件的发生;
(8)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
5、吸收和运用先进管理思想和技术
一些医院吸收JCI、ISO质量标准的思想,建立符合医院工作实际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确定过程、展开过程、验证过程、改进过程,控制环节质量,解决医院质量控制的难点。
中国医院协会为了进一步提升医疗核心质量管理的层次,制定了“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脑卒中、髋与膝关节置换”等病种的过程质量为主的评价指标。
小结
一是体现了政府的责任与对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视。
二是充分发挥了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的综合作用。
三是提高了医院管理者对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管理水平.
四、继续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与增强患者安全意识
一是强化风险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二是建立健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三是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严格准入管理
四是培育先进质量安全文化,营造患者安全文化氛围。
五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评估机制,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六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患者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五、管理者在提高医疗质量中的作用
管理者的作用……
通过将安全工作重点融入医院的所有相关流程、功能和服务中,在全院上下培育安全环境.
安全项目的目标:降低治疗失败的系统风险或流程风险
管理者要经常思考:
是否合同聘用或临时聘用人员提供安全的服务
是否从对患者安全影响的角度对医院内部的患者流程进行评估
是否一套综合性患者安全规划在全院上下得到贯彻
是否充分配备从事安全改进活动的人员
是否从事安全改进活动的人员要接受合适的培训,并有充足的时间从事安全改进活动
是否医院管理层定期得到报告,内容有关系统或流程失败、积极采取的安全改进行动
管理者的首要工作
管理者的首要职责是制定安全和高质量的护理、治疗和服务体系
管理者规定机构的有效功能,注重安全和质量
管理者规划并实施对患者安全保障的制度
利用数据和信息指导决策——知识管理(KM)
确立全院的安全规划
向员工、患者及家属提供与安全相关的可用信息
实施流程改变,改善表现和安全
调配合格人员专门提高治疗安全性
管理者必须:
定期就安全和质量问题进行沟通和评估
管理不同的医疗风险以保护医疗质量和安全
创建医院安全文化,使医院和患者都受益。
关 键
词
负责任和杰出的领导者——指的是要思想周密,并且非常关注参与、富有知识和沟通;
行动、参与、知识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我们促进病人服务质量和安全非常关键的问题。
愿我们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决策过程中,融会贯通“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合理的人员和物资的配置,努力去营造“医疗服务与病人同行”的优良的专业培育和执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