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如果我是韩寒他爹就把他打死”看
话语权者的潜意识暴力
作为一个70后,我很欣赏韩寒,但很少看他的小说,只看过《长安乱》的部分,读后感觉不是太好。不过,韩寒的博客写得不错(虽然有些偏激)。我想与点击率无关,的确不错。韩寒的红,我个人认为,是因为他的人,而不是因为他的书。说实话,在这个过分压抑个人真实想法(网络除外)的社会,韩寒所说的话都有打上了他自己的独特印迹。敢说与这个社会主流思想不同的话,就已经符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了。
不过一则报道又引起了我的兴趣:天府早报
其实话题引自韩寒以前的博客文章《关于年轻人和作家协会的回答》,“如果我去了就能当主席,我就去,我下一秒就把作协给解散了,把这些国字号马甲都扒了,这是中国文学的出路之一”。 韩寒虽然是个名人,但不过是一介草民,韩寒如果能当作协主席,母猪也能上树了,仅当阿Q的白日梦吧(韩寒自认不可能)。但这位河北省作协副主席却是一个具有行业管理官方背影的人,在这个行业领域里,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个具有话语权的人说出了一句很强很暴力的话。可能有人认为我小题大做,无事自扰,不过是一句话而已,人家韩寒也没怎么着。在我看来,两个人的观点冲突,并不仅仅是一次人身攻击,而在于“作协”这个焦点上。作协的具体职能,我不太清楚。但是在中国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有协会的存在。文学界有作协,足球界有足协,乳品业有奶协,律师业有律协,就连消费者也有消费者协会,现在还有很多人、很多企业在热衷于设立形形色色的协会。因为,协会的领导往往已经具有官方或半官方的身份了,这也是曲线从政的另一种途径了。说穿了,不过是为了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具有话语权的人可以以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或自己所代表利益集合体的利益诉求,也可以保护自己的或自己所代表利益集合体的既得利益。有的协会乐于控制干预指手划脚,有的协会乐于垄断谋利排除异己,有的协会乐于认证开会收取费用,有的协会乐于向对口行政管理部门附首贴耳马首是瞻,有的协会根本人浮于事毫无保留必要,有的协会明为维权其实屁事不顶,诸如此类。协会的原有功能是什么?可能没有人会知道(全国的球迷很多,可是谁知道足协的具体职能是干什么的,可是大家都知道,足协的官方色彩是很强的)。但具有话语权的人,可以决定协会为谁服务。韩寒的话有些偏激和孩子气,但确实是戳到了一些人的痛处。话语权也是一种权力,也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因此,容不得任何嘲笑和蔑视。再来看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说的这句话“要是我当韩寒他爹,那下一秒就把他打死”(如果记者没有误导读者并如实采访),的确具有很强的挑衅力和霸气。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说:“我是你爹,下一秒就打死你”,另一个人肯定上去猛揍这个人。一场肉搏是不可避免的。这句话可不具有任何评论或辩论的色彩,也没有任何逻辑性可言。是不是一个具有官方或半官方背景的人说话都如此做派,为什么一个作协领导就没有其他既能反驳有力又不落入市井秽语的遣词造句了吗?我不知道这个作协领平时如何与人交谈,也不知道他写的什么小说,更不知道他是不是下意识地说出这句话。但平心而论,这句话的水平真是不敢恭维。这让我想起来,前不久的一则著名言论,“如果不整死你,我就不是国家罗汉”。一个握有基层某种权力的小公务员都敢喊出这样霸气十足、暴力十足的话,那么具有话语权的人说类似的话,是不是他内心深处潜意识里所反映的一种真实呢?这位作协领导看不上韩寒或者厌恶到了极点,但通过这句话又把自己拉到和自己看不上的韩寒一样的层次,何苦来哉。也许有人会说,作协又不是什么权力机关,只是一个民间团体,也用不着上纲上线。但在我看来,我国社会里,草根阶级的权利其实是很稀缺的。在这个阶级,每个人对于自己应有的权利都必须珍惜,必须斤斤计较,一旦放弃或忽视,权利必定会被权力所侵蚀,同时,对于权力一定要有意识地警惕和控制,不要轻易地任其维所欲为。我说过,话语权也是一种权力,在现阶段,话语权在某些方面是一种重要的权力。那些具有话语权的人如果被轻易地纵容,那些权力也必将得到肆意地放纵。让具有话语权的人或组织,不能乱说话、胡说话、说瞎话或者禁止别人说真话,这就界线,不可逾越的界线。最明显的例子,全国牙防组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欺骗消费者,股评专家利用自己的话语权荐股忽悠股民,甚至于最近三鹿奶粉事件刚开始的时候,三鹿集团企图与某公司联合屏蔽不利新闻以控制话语权的传闻(未经准确核实),等等。可见话语权的杀伤力了。最终吃苦头的,仍是我们消费者和股民,还有我们的下一代。
我不是作协的成员,也不敢代表作协的成员,但还是想说,这位作协副主席,请收回你这句话,我可以保留对你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