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期待减税
本报评论员 刘长杰
尽管还是一纸传闻,但民众对此早已心向往之。近日,有消息称,财政部已经拟定事关1500亿减税规模的新增值税方案,并且上报国务院,如无意外,新方案将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在当前经济存在着下滑风险的情况下,中央为实现“保增长”的目标正在着手做更多的工作。
事实上,就在昨天,我国已经开始全面停止征收肇始于1983年的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这一本年度税费制度改革的破冰力作,在让全国数以百万计的个体工商户感受到“政策也盈利”的同时,也让我们在临街店铺举手相庆的鞭炮声中看到减税政策可期的曙光。
在当下通胀高企和信贷紧缩的双重压力下,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放缓,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社会生活与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微观层面的经济下滑风险也正在积聚: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近两成,纺织业发展面临困境,电力石化企业更是出现前所未有的亏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就连盈利天王——中央企业的利润减幅也达到了10.3%。
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提出了今年下半年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突出抓好的九项工作,这其中的核心工作是“一保一压”,即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和抑制价格过快上涨。
在物价指数(CPI)仍然处于高位运行态势,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增长却显著放缓的前提下,提升工业品的出厂价格(PPI)或提高工人工资,都不是解决目前经济难局的良方。而减税,却能够帮助我们达成“一保一压”的目标:
对于企业和居民来说,减税既可以显著地增加现金收入,又可以增强抵御物价上涨带来的成本支出压力;与此同时,减税还可以大幅提升制造业活力,提振商品出口疲态,缓解企业因银行信贷紧缩而带来的资金紧张局面。
减税刺激经济的作用显而易见,比如,为促进规模化、产业化农业发展,从7月1日开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项税负减免政策,以及去年全部取消的延续数千年的农业税,都对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业发展、提高农村消费具有推动作用;再比如,振兴东北战略实施后,中央力推减税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东北地区重化工业的重生和发展。
当然,减税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影响政府财政收入总量的增长。对于这一点,事实上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10年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一直是同期GDP增速的2到3倍。以今年上半年为例,我国的财政收入完成了全年预算的59.52%,而财政支出只相当于全年预算的37.64%,全国财政盈余超万亿元。这个万亿盈余,不仅说明我们的财政充裕,保持经济增长有保证,更透露出当前保增长的重要措施——减税的空间已经打开。
一个与民为善、以公众利益为重、乐见藏富于民的政府,在满足必要财政开支所需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持续地减免那些偏重的税负,激活经济,让利于民。
我们认为,在中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税收基数迅速扩大的前提下,即使现在大幅降低税率、减少税种,也不会影响到财政收入的增长。与此同时,政府还应深刻理解“减税是典型的财政扩张政策”这一点,做到减税有重点,有远虑。例如,上述的“一篮子”减税计划还应包括:面对企业经营困难,在推出新增值税减免政策后,国家可适时推出所得税减免;面对个人收入增长受阻,国家可适时提高个税起征点;面对低迷的股市,国家可适时取消股票红利税等等。
***注:此文为20080902时代商报头版评论,此为原文,发表时有删改。
本报评论员 刘长杰
尽管还是一纸传闻,但民众对此早已心向往之。近日,有消息称,财政部已经拟定事关1500亿减税规模的新增值税方案,并且上报国务院,如无意外,新方案将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在当前经济存在着下滑风险的情况下,中央为实现“保增长”的目标正在着手做更多的工作。
事实上,就在昨天,我国已经开始全面停止征收肇始于1983年的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这一本年度税费制度改革的破冰力作,在让全国数以百万计的个体工商户感受到“政策也盈利”的同时,也让我们在临街店铺举手相庆的鞭炮声中看到减税政策可期的曙光。
在当下通胀高企和信贷紧缩的双重压力下,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放缓,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社会生活与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微观层面的经济下滑风险也正在积聚: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近两成,纺织业发展面临困境,电力石化企业更是出现前所未有的亏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就连盈利天王——中央企业的利润减幅也达到了10.3%。
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提出了今年下半年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突出抓好的九项工作,这其中的核心工作是“一保一压”,即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和抑制价格过快上涨。
在物价指数(CPI)仍然处于高位运行态势,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增长却显著放缓的前提下,提升工业品的出厂价格(PPI)或提高工人工资,都不是解决目前经济难局的良方。而减税,却能够帮助我们达成“一保一压”的目标:
对于企业和居民来说,减税既可以显著地增加现金收入,又可以增强抵御物价上涨带来的成本支出压力;与此同时,减税还可以大幅提升制造业活力,提振商品出口疲态,缓解企业因银行信贷紧缩而带来的资金紧张局面。
减税刺激经济的作用显而易见,比如,为促进规模化、产业化农业发展,从7月1日开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项税负减免政策,以及去年全部取消的延续数千年的农业税,都对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业发展、提高农村消费具有推动作用;再比如,振兴东北战略实施后,中央力推减税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东北地区重化工业的重生和发展。
当然,减税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影响政府财政收入总量的增长。对于这一点,事实上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10年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一直是同期GDP增速的2到3倍。以今年上半年为例,我国的财政收入完成了全年预算的59.52%,而财政支出只相当于全年预算的37.64%,全国财政盈余超万亿元。这个万亿盈余,不仅说明我们的财政充裕,保持经济增长有保证,更透露出当前保增长的重要措施——减税的空间已经打开。
一个与民为善、以公众利益为重、乐见藏富于民的政府,在满足必要财政开支所需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持续地减免那些偏重的税负,激活经济,让利于民。
我们认为,在中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税收基数迅速扩大的前提下,即使现在大幅降低税率、减少税种,也不会影响到财政收入的增长。与此同时,政府还应深刻理解“减税是典型的财政扩张政策”这一点,做到减税有重点,有远虑。例如,上述的“一篮子”减税计划还应包括:面对企业经营困难,在推出新增值税减免政策后,国家可适时推出所得税减免;面对个人收入增长受阻,国家可适时提高个税起征点;面对低迷的股市,国家可适时取消股票红利税等等。
***注:此文为20080902时代商报头版评论,此为原文,发表时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