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丑闻背后的社会信任和政府公信力危机
2008.9.19
除了三鹿牌婴幼儿三聚氰胺毒奶粉之外,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和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的结果表明,不出意外地,包括蒙牛、伊利、光明、雅士利这些国内著名品牌在内,我们的国产婴幼儿奶粉和液态奶大都添加了三聚氰胺,国内著名国产品牌几乎一网打尽。
上述残酷现实引发的严重事态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丑闻不仅重创中国奶乳产业,也再度冲击中国食品安全形象,沉重打击了北京奥运中和汶川地震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国际形象。然而,我所担心的更为严峻的后果将是,前赴后继的中国食品安全事故,可能正在撼动中国社会面的基本信心,再次加剧中国社会信任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危机,进一步恶化已经够乱了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环境。
或者说,由于社会信任是一种社会的经济资源,是一种公共的“社会资本”,因此,完全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没有及时全面和有效的制度重构、机制完善和体制改革,中国食品安全危机将削弱整个中国社会的信任基础,破坏中国的社会秩序,损害中国各行各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将可能毁灭中国的经济秩序。
持续不断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和生产安全事故表明,一些惟利是图的不法厂商,明知有毒而制造,明知有害而销售,明知有隐患而生产,明知是童工而使用,不仅丧失了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基本尊重,残害了下一代公民的生存,也从极大的程度上动摇了民族产业的根基。一些既得利益集团,无论是经商的还是制定政策的,往往更多的是只把自己的利益考虑进去,很少照顾另一个群体,至于什么社会道德、社会良知,完全不考虑。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会翻烧饼的。
更喜剧的是,我们某些人口中流行一句话叫“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可现实总是那么具有讽刺意味,因为我们恰好相反,从汶川地震校舍的倒塌,到黑砖窑中的童工,再到“大头娃娃”、到三聚氰胺毒奶粉,我们穷的就是教育,苦的就是孩子,而且总是穷人家的孩子。
丑闻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的沉重打击是不言而喻的。在毒奶粉丑闻爆发后,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完全失去了信心,但一些国家或地区政府的举动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已经表明了民众信心的滑落。而与当前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和经济难题相随的是,“洋奶”价格此时蠢蠢欲动了,民族产业和民族品牌的兴起似乎更加遥遥无期了。
可能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毒奶粉不仅使得社会公众人心惶惶、情绪倍加刺激,也开始把问题症结的矛头指向政府公信力和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网络媒体报道表明,从之前有关职能部门在包括奶粉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潜规则问题面前无所作为,到现在涉嫌事前隐匿或渎职、事后说法自相矛盾,无一不加深了社会公众对政府质检安全部门的不满和怀疑。
以下的报导很能说明上述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在5月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公告》,宣称“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9.1%”,其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生产企业在连续三次的国家监督抽查中,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100%”,“16种获国家免检产品和8种中国名牌产品”也全部合格。但是,央视曝光专项检查中的22家生产毒奶粉企业,就包括了公告中的“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生产企业”、“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显然,在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中,国家质检部门要么涉嫌隐匿真相,要么就是渎职无能或行政不作为。民众信心就是这样因政府公信力的缺乏而一点一滴地丧失。
还令人愤慨的是,在有关食品安全上,我们采取双重生产标准。我们可以确保出口以及供应北京奥运和残奥的乳制品的食品安全,但我们不能保证我们自己子孙的生命和健康,不能或者无法从整体上保护我们所有孩子。我们的生产厂家完全有能力做到按为外国人提供奶粉的标准生产,但他们拒绝为中国的孩子履行最起码的义务。这种把三聚氰胺留给自己,把安全送给外人的双重生产标准和政府质检部门的双重质量监控标准,不但让社会公众对国产食品安全和政府职能部门公信力的信心溃堤,而且也将淹没中国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无需过多地论述,已有大量的论证表明,制度腐败是这一切的祸源,是这些集体犯罪行为的罪魁祸首。因此,解决问题还得从制度根源入手,杜绝问题产生的根源。尽管事态是如此的巨大和严重,但我还是坚信,一两家企业的失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体制、制度的失信,怕的是制度、体制弊端造成更多的伤害和大规模的人命伤亡,怕的是体制和制度在对社会公众的巨大伤害面前麻木不仁或无能为力。因此,如何就毒奶粉丑闻拿出勇气和霹雳手段、从制度上来构筑信任关系,挽回民众信心,重整法制和社会信任,是奥运后我国政府在应对经济难题的同时需要深度应对的政治难题。
2008年啊,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不仅有天灾,更有人祸。与天灾面前的万众一心相比,人祸更加祸害绵延。在大多数普通百姓看来,2008年虽有不少精彩,更多却是悲伤。希望再也不要仅止于“亡羊补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也希望不要再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潜规则了。
最后,所有中国人再来温习一下胡锦涛主席关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吧: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另根据央视新闻报道,专项抽检的各奶粉厂家
很显然,出现这样的质量安全问题,要么是厂家疏于管理,没有真正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要么就是故意大规模投放三聚氰胺。但参照“被查出有问题的广东雅士利奶粉出口到孟加拉、缅甸和也门的产品不含三聚氰胺、各厂家所有供应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奶粉未检出三聚氰胺”等新闻报导来分析,故意大规模投放三聚氰胺的可能性更大。原因在于,既然提供给外国人的奶粉完全合格,就说明厂家还是有一套质量管理体系的。而且逻辑上也是如此,因为这种很多个厂家大规模地连续地生产含有同一种有毒化工产品的奶粉,难道所有的厂家质检部门都长期检测不出来?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在奶粉中投放三聚氰胺是行业内通行的潜规则。退一万步说,即便最终证实三聚氰胺是来自奶源或供应环节,各奶粉厂家都难逃默许、纵容和放任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