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切从我开始!
产业经济转型与企业经营方式转变专著《打破常规》,从今天开始我将陆续发表。书中观点作为与大家交流的论点,也是作为爱着好之间的话题探讨。希望来自不同的行业的朋友提出各自的观点,用创新性的思想参与到产业经济创新当中来。
本书的观点,很多是我创新工作的体会,从2003年开始研究产业经济转型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先后写过《政府营销》、《快乐体验》、《CROS资源管理学》,直至本书的诞生。在项目实体运作上,在医药产业经济转型过程中,提出了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产业资源配置平台和产品资源配置分销平台)。在本书中,我对医药创新发展的模式进行了阐述!
期待着大家的参与和讨论!欢迎来信和在线交流:[email protected]。
序
(一)
俗话说,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要做的好,就要敢于打破一切常规!
生意有大有小,起步有高有低,人生有成有败,但取决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人的思想。小想法有小人生,大想法成就大人生。还有很多人经常说的,眼光决定人生格局。这一点我从工作中深有体会,非常认同。
30年前,中国经济开启了发展的号角,30年后的今天,历史又一次的吹响了号角。时隔30年,二者的意义已经大不相同。30年间,我国经济有了大的发展,但这并没有把中国企业带入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原因是什么呢?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竞争处于市场弱势,赚取的是产业链最底端部分的利润。即使是这样,我们依然取得了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世界加工厂的称号。这一光荣称号的获得,也为中国加工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麻烦,贸易摩擦不断加大。在原材料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2008年开局之年,长三角的服装加工厂传来了不好的消息,近400多家的工厂关闭,严峻的现实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低端加工产业在中国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事实上,几年前珠三角就出现了“四个难以维续”的现象,珠三角经济从2007年开始,产业转移从不明显到具体。
中国地域广袤,但在房地产和城市建设过度开发之下,土地要素出现了紧张局面,发展与生存的问题再次同时出现?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在哪里?
(二)
客观评价我国产业竞争力,就知道了我们只是获得了低端产业链条的利润。在产业的高利润区,目前我国企业还没有上升到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阶段。党的17大可以说是中央部署中国经济转型的一次非常及时性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明确了经济转型的方向。新闻媒体大规模地宣传中国经济创新取得的成就,但在产业界经济转型并不是很明显。实际经济生活中,企业对经济转型是茫然的,更是不知所措的。因此才有出现将从非正规渠道销售出去的产品也算作是国际化市场开拓的途径之一。
新一轮经济发展全面铺开。这次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它的成功转型将会把中国带入到现代化国家之列。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把整个中华民族带入更加鼎盛的时期。2007年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元年,历史的车轮已启动,迈向高端产业竞争力的时代也即将来临!
(三)
经济转型时期,思想大解放非常重要。唯有理论的百花齐放,才有思想的大解放。从2003年开始“不务正业”,不做生意,反而研究起经济发展的理论来。几年下来,从实践工作中应用新理论,去进行新的实践。这一实践,让我的人生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医药流通行业中,我发现了开启新市场大门的钥匙。
毛主席的一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我比较认同的战略战术思想。也是因为如此,对于任何事物我始终有自己的看法,我只坚信什么有用,我就用什么。对于各门各派理论的宣传者和代言人并不是我关注的焦点,我从不盲目的崇拜别人。因为我相信,所有理论都是有假设前提的,因此,所有的理论都有其本身的缺陷。我的理论也是一样,但我注重应用性和操作性,或许只有这样,才是让我的理论长时间存在下去的最好方式。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包括东西方的思想,其实我在读道教、佛教的书以及西方管理理论、营销学、经济学时,我关注作者写书时的社会境况。从书中,通过对其言语的分析,来评断作者当时写作的心理状态,由此来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从而在古代与现代之间,寻找到交融的地方。由此,将它们作为一种工具在使用,从而彻底摆脱了盲目信从理论和权威的思想意识,真正学到了一切为我所用的内在精神实质,也真正做到了以我为核心、以整合资源为动力的资源价值再造理论和实践。
30岁之前,我们是一个追随者。这是因为我们都要学习人家的经验,包括错的和对的。30岁之后,开始创立自己的学术和思想。这是人生成长的分水岭,我是如此看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也就开始了自创商业学术和思想的过程。因此,有价值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在不远的将来,我会用自己的学术和思想来回报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企业以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