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境界


在智虹职业培训学校的学员中,数量最多的是学习人力资源专业的学员。在这些学员中,有些人现在就在从事着人力资源的具体工作,有的还担当着本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主管的工作;有的则是希望通过学习人力资源专业的相关技能,获得人力资源师的职业资格后,今后向人力资源专业方向转换;还有的则是觉得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即便自己将来不做专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掌握一些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在这些学员中,有些则是抱着寻求自己今后职业发展方向的目的参加学习的,比如昨天来我这里进行职业生涯咨询的一个女孩,她刚从原单位辞职了。有着6年工作经历的她希望能通过人力资源专业的学习,为自己日后的职业发展明确一个专业方向。她说,自己以前在单位也参与过一些诸如招聘、培训、薪酬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工作,应该说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内容并不陌生。在谈到自己的辞职原因时,主要是对公司领导的简单粗暴无法容忍,论起来也是有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恶劣的缘故。结合这位学员的情况,我和她就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思路进行了探讨。

首先,应该坚持这样的学习态度:人力资源专业的学习是为了了解和掌握这一专业管理技能,而并非单纯地就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因此现在暂时没有工作也并非是坏事,可以认真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内容全面接触一下,尤其注意不应该局限在固定的教材层面,应该更多地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在现实企业实践中的应用。比如你曾经供职的企业,老总对员工张口就骂,没有基本的尊重,总是端着一副衣食父母的臭架子,认为“我发给你工资,我就有权利把你当孙子”。在这样的企业中,员工顾虑到自己的生计,也许会暂时忍气吞声,表面上不和你计较,但在思想深处,也就根本谈不上与企业、与老板同心同德了。这样的企业或许因为其特有的盈利模式,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发生多么严重的问题。但从长远的角度讲,这样的企业是一定没有未来的。作为曾经在这样的企业工作过的人,可以从反面认识到,在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有责任提醒并协助领导在融洽企业环境、改善员工关系等方面作出恰当、积极的努力。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重要基础管理工作,人们往往一说起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就想到那些招聘、薪酬设计、绩效考评、员工培训这些工作内容,这些当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环节,但也绝非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和实质。依我多年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体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要通过物资和精神的多重手段,有效地融洽企业内部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具有良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理念和团队基础。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那些常规工作固然不可或缺,但在认真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的同时,还应该花费更多的精力,用于企业精神家园的营造。我们常说起构筑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的终极目标,就是要针对员工的心理需求,人性化地为员工营造宽松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员工在紧张地工作同时,能够感受到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企业的员工与管理者能够习惯地经常进行换位思考,主动自觉地为对方着想,从而实现企业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的多方共赢。

如果经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构筑企业文化、注重员工精神需求的满足方面的积极努力,真正实现了企业上下的协调一致,企业的员工能够真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由此焕发出的工作积极性定能为企业和自己创造出更好、更多的利益和发展前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境界的确是永无尽头的,如果你将来准备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那就从现在起,用更多的心思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层次部分融会贯通。这样,日后当你面对招聘面试官时,在谈到自己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时,能够更多地深刻诠释人力资源管理在考虑企业员工精神需求方面的功效。我相信这一较为长远的眼光和较为深入的思考,一定能赢得对方的很大兴趣,说不定一个崭新的工作职位已经在向你招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