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我们太多的不顺,尤其对于属马的人而言,不顺之事,多乎者不奇也。
相对于雪灾而言,地震带来的灾害,无论其影响还是其损失,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但是无论是雪灾还是地震,均属于自然灾害,非人力之所为能变之。
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相对于宇宙而言,恰如沧海之一粟,少乎者其少也。因此,无论是雨、雪、旱之灾,还是地震、山洪之灾,其出乎自然,现代科技之发展,可预告者,仅其趋势,但至于其危害程度者,只有灾后方能知也。
但对于战争之灾,人之争执过极而致,非自然之力,而人之为也,其影响、其危害,往往自然灾害之所不及也。
而至于经济灾害,先期如1929-1933之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1973-1975之世界石油危机、1991-1993日本金融之大爆炸、1997年之东南亚之金融风暴,而近期如越南之经济危机、全球性之通涨、油价之高企等,虽关联者与自然有关,但究其成因,则大多乃人之习性、政策之实施、全球之传染关联也。
而对于2008年之中国股市,民众之失望、投资者之悲观,非遐想不成也。先前市场在2007年创下了上证6000多点的高地,经半年多余而跌至2800余点,普跌之下,市场心理已预期会跌至2500、甚至更低之水平耶。市场犹如染缸,无论业绩之好坏,不跌者少乎其少也。
对于市场这种趋势性下跌,可定义为股票市场之灾,简言之,股灾也。对于此灾之成因,非言语所为描述之,但其影响、危害,做为市场之参与者,定会有切腹之痛也。
前些天,读向文波先生之博文“股市也需要抗震救灾”,颇有体会之时,难免不产生些遐想。谓其词意者,股灾者,股票市场之灾害也;抗震者,乃熨平股票市场之波动周期也;救灾者,乃制订系列措施应付灾害之危害也。
抗震须识其成因,摸其震之缘由。股市若不波动,不能成其为股市也,故面对股市之波动,须常态视之,不足为奇也。但若震之过重,无论上下者,均不妙也,向上震之猛者,可言经济泡沫也,而向下震之重者,则谓经济之萧条并危机也。故理想之策,抗震之略,不能上之快亦不能跌之迅速也,股市之波动可不能高亦不能低也,此在经济学中谓之为帕累托最优也。
一旦股市震之重也,股灾便出现也。如何救之,可否救之,能否救之者乃需大家之遐想也。
前天读恒甫先生之高论,言政府救市无必要也,因为中国经济之乐观前景决定了股市之波动,言下之意,目前股票市场之震不成其为灾也。恒甫先生乃吾之同乡、校友、某种意义之师兄也,乃中华之精英、湘人之骄傲,佩服之情,非言语之所能为也。但其观点,实不敢全苟同也,股市若正常运转顺利,无任何阻碍者,定不能干预之;但目前之中国股市,忽言市场之环境、信息、制度建设者,亦不论市场参与者之素质、承受能力等,均有不妥或不善之处,政府若妄置之,则不仅震之重也,且灾之危害不敢想象也。
斯密之言市场为一只无形的手,而政府之措施与政策可谓为一只有形之手。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非一手之所能为也,须两手并举,两手都要硬。无形之中并有形也,有形之中存无形也。概言之,市场之缺陷,政府定能引导之、驯化之、改造之,使市场步出低谷,走向正常波动之轨道也。
对于目前之股灾,救之策略何如?前北京大学一著名教授言无计之献于救市也,其尴尬之情绪,可想而知。但万物之中,只要有变者,应有应对变之策略也,此乃规律,恰如众知母鸡下蛋而公不能为也。大胆遐想之,可罗列也:
1、兵之战者,先攻心也;救灾者,须救灾民之心。既知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乐观,无须担心之,则可将此美好之前景大肆宣传也,众知股市乃经济之晴雨表,若经济前景乐观,虽短期有灾,长期可期也。
2、救市者,其二可治理市场之环境,攻城之外围也。围而不打,可减轻政策之成本,提升整体之实力也。
3、救市之下策乃攻城也,政府可装备力量进市而实救也,如社保基金、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等均入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