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上海金融报》
证券化的资本时代,一切皆变幻莫测,任何风吹草动皆有可能引起“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国际油价在经历了一段疯涨之后,终究迎来了一次“过山车”式的短时下跌。在过去的两周多中,油价共计跌落了15%多,2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指标原油期价已跌至每桶123.26美元。
在大宗商品证券化的条件下,市场真实供求变化虽然仍是价格决定的基础,但价格对于理性的偏离成为了常态,短期内真正决定价格的是人们的预期。此次油价大幅跌落背后的根本原因亦是投资者的预期发生了变化。
而引起预期变化的直接原因和促成因素,一是近期美国两大主要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身陷困境,引发了对于美国经济的悲观期望,从而投资者担忧会殃及石油的需求;二是
油价下跌已成事实,对其原因的探究固然重要,然投资者和市场观察家们更加关注的,是油价的未来走势。是否油价从此将走上理性回归的下降通道;还是仅仅短期反弹,很快重返疯涨路径。笔者以为,后者的可能性较大;此次下跌仅为短期冲击的随机波动,而非系统性原因引起的趋势性波动。
首先,从决定油价走向的供求因素分析,需求难以下降。新兴市场国家仍旧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它们对于石油的消耗不断增加。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没有找到替代能源的情况下,需求也难以大幅下降。美国是石油的消费大户,其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和“次债危机”影响了人们的预期,但实际上美国经济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金融领域,实体经济的危机并不明显,6月份美国GDP仍然保持了1%的增长,CPI和PPI上涨了1.1%和1.8%;新屋开工增加9.1%,季调后年率为106.6万户;6月营建许可增加11.6%,年率至109.1万户。这些数据表明,美国房产市场出现企稳迹象,实体经济并没有想象中的糟糕,因此石油的需求自然亦不会大量下降。
其次,美元的疲软趋势也为油价高涨提供了支撑。近期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再次升华,“二房”面临威胁和考验,金融动荡威胁着全球经济,而资本市场的危险仍在集聚之中,美元再次贬值趋势明显,由此将给以美元为标价货币的石油价格带来了上涨的动力。
另外,全球经济放缓和投资环境的恶化,决定了石油等大宗商品仍是资金投机和逐利的主要选择。次贷危机的影响尚在扩散和进一步演进的过程中,全球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以及实体投资环境的恶化,使得大量的流动性和闲置资本无处可去,而无论是出于避险还是投机的目的,它们都会尽可能的避开股市、债市以及相关的资产,这样大宗商品市场的吸引力不会下降。
最后,石油价格受制于美国经济的走势和货币政策,在当前美国深陷危机的情况下,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均风险丛生,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美元和美国经济走强在短期内难见曙光,故而石油价格真正走入下跌渠道的时日尚未到来。
综上所述,此次石油价格下跌是受到宏观负面冲击影响,而引起的短期下调,不会有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估计一旦出现需求上涨的利好消息,或者美元再次贬值的情况,其价格会很快复位。而油价真正进入下降通道并回归理性,预计将在世界经济走出阴霾,美元走强以及美联储开始加息,国际投资环境好转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