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公布的几个数字:
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稳定较快增长,累计完成325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5%,增收7606亿元。个人所得税完成2135亿元,增长27.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3%。(注意:这里没有加入央企收入和各级政府土地收入等,如果加入这些,政府收入更大。陈志武有一个统计)
这些数字的背后隐含的可能问题:
1、按照过去的财政支出结构,我国庞大的政府收入主要用于两大项:一是吃饭,即行政管理费;二是建设,即基本建设支出。
2、吃饭吃的太饱,就产生了越来越庞大的政府规模。而政府本身又是一个利维坦,规模越大,对社会的威胁也越大。
3、建设搞得过多,会拉动总需求,在经济衰退的时候也许有用,但在通胀时期会助长通胀。看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
4、通胀时期,居民的实际收入下降,但个人所得税却仍然上升很多。为什么?如果再进一步考虑到庞大的财政收入并没有在社会福利支出上花费太多,那么就可以看出,这种财政实际上是一种掠夺性的!
5、通胀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正确的,问题在于,该政策紧缩了企业的投资,却没有紧缩政府的投资。而在一个巨大规模的政府的经济体中,政府的投资才是真正影响通胀的因素。所以我们看到,现行的紧缩政策如果没有财政政策的调整配套,必然可能带来滞涨的潜在风险!
6、政府现在的政策都是严以对人,宽以待己。紧缩企业和居民的口袋,却不断放宽自己的口袋。看看那么多外汇储备,光在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上就浪费了三千多亿美金,这些钱可以办多少教育?可以降低多少贫困人口啊!
总结:如果盼着经济软着路,财政政策必须调整,一是减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负;二是改进支出结构,削减原有的吃饭和建设两项,更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否则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