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抓漏”--是仇富还是走向公益社会?


“捐款抓漏”--是仇富还是走向公益社会?

 

5.12地震以来,全中国乃至全球华人界涌现多年不见的亲情潮。组织团体与个人,通过各种各样渠道为受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13亿人的合力,形成一股强大的暖潮,温润那些灾区受难的同胞心灵。救人、捐物、献血----而不能亲临现场救助,捐款是最为有效的支持之一。

从灾难发生有第一笔捐款以来,在关注灾区救援现场同时,全中国人异常关注捐款的组织、商业机构和个人。无论是媒体还是私下话题,捐款成了仅次于地震现场的焦点。是的,我们相信捐款能给灾区同胞最大的帮助,我们相信每位捐款的组织和个人是如此关爱自己的同胞和充满爱心。但是,在全民极度关注捐款排行的背后,我们看到和感受到什么呢?我们先来回顾下几个重大捐款事件----

 一、明星捐款排行

 成龙先生在第一时间拿出千万巨款捐赠灾区,有了大哥表率,文艺娱乐圈瞬间雷动,捐赠一波接一波。捐多少得有颜面啊,于是媒介费尽心机搞个排行榜,明星肚量一览到底。要引起怎样的公众舆论,排行本身就说明了潜在的用意。好了,于是众网友纷纷对照排行,指责某明星少捐、不捐。我们先去除最先捐赠的明星,尔后跟进捐款的明星该是什么心理呢?借捐款捞回下曝光率,也不缺这点钱!”“啊呀,我怎么没及时捐,老百姓需要啊,赶紧捐!”“怎没我的名字?不能让FANS觉得自己没爱心。”“大家都捐上,我也得捐,要不太没面”----捐是捐了,网友可不这样想,你收入这么高,凭什么这么点?于是,在网上骂开了,少捐、不捐的明星简直是旧社会地主或葛朗台在世。捐款少于6位数的明星肯定特后悔当初没多加点,而因少捐去补捐的明星是为何,明人一想就通了。
  
二、王石、马云事件

王石先生委实值得可怜,不是身家,是骂名臭全国。钱没少捐,就是这张嘴刁,太把自己当领袖了。在网上理性分析,当自己已征服了全世界。而小马董事长就狠了,刚好在国外,不知哪记者回忆他一句话:一元足矣!瞬间网上骂名压境,还好,小马同志利用自己的媒介巧妙解围。而王石同志就没这么幸运了,背着骂名逼捐一亿。让人心酸的是,这一亿元对万科和王石的效果,与捐款1万元没什么差别。

三、国际500强铁公鸡榜单

麦当劳正忙收钱买汉堡时,突然一声巨响,玻璃碎了,围上一堆人。大白天抢劫不成?”“不,你挣中国钱不捐点,还想不想做生意了。对于高度关注竞争对手的两家洋快餐巨头来说,也许根本没来得及想到捐款这事。公关部重点在奥运抢市场呢,一出围店剧,压出了几千万。还有MOTONOKIA、三星,极度关注市场竞争,却忽略自己处在的土地上发生的事,捐款是捐了,甘心不甘心不说,对这些企业来时,几千万买了公关教训,值得。不要把全世界当你自家院子。

 

呵呵,有意思。也许有很多捐款是被网友揪出来的,灾区人民也要小小感谢下网民。从另外侧面,我们发现网络的巨大力量,这种高度互动、及时的媒介,在今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从这样声势浩大的捐款抓漏事件,我们要思考---为什么这股力量如此强大?为什么如此关注和肆意?
  
此类心理,不外就是高度关注灾区同胞和执著的社会财富平均论。在日益民主的社会,捐款不捐款并没有法律过错。捐多少是私人问题。不排除借捐款炒作的个人和组织,但毕竟是极个别的。但全社会如此关注捐款的数量和名单,且政府不加干涉和主流媒介大肆报道,我们必须严肃的思考其因。
    
是的,我们有点闲钱了。但不是所有人,社会给更多人的待遇依然是在极度生活重压面前的苦苦挣扎。如果说财富是凭借智慧和勇气得来,肯定没有任何异议。可是,拥有最多财富的群体,并非如此,甚至教人不齿和愤怒。比如一些房产商、一些国外企业和一些大树下的个人和企业。形成这些非常态的温床,是制度?是大环境?是主流思潮的影响还是某些樊笼般牢固的潜在规则?背后故事太多、太深,在无法涉及这些成因的背面,民众自然衍生出独特的 "反财富思潮。借大事件呐喊出自己深感不平的东西,并很快形成声势团体,如滚雪球般,在网络媒介的传播下,放大成无限巨大的分贝,困扰着那些少数财富者
  
社会要前进,毋庸置疑。前进中有很多弯路亦很正常,只是暗径太多,难免失足。修路人切记修符合前进需要的高速公路,而不是整些迷宫搞点交通事故看看热闹。

地震,被震倒的不仅仅是房屋,还有更多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远比地震本身更为强烈。

祝福那些受难的人们和无私做做出自己爱心的组织和个人,您们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