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诧于市级机关办公楼不超三千元造价


  周明华

  浙江省委省政府近日下发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工程造价标准。通知规定办公楼入口不得设大门厅,门厅高度不得超两层楼高,严禁豪华装修等。其中规定,党政机关办公楼单位综合造价(不含土地有关费用及市政配套建设费),省级不超4000元/平方米,市(厅)级不超3000元/平方米,县(处)级及以下单位不得超过2500元/平方米。(6月2日《现代金报》)

  即便这个党政机关办公楼的工程造价标准,适用的土壤层是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非中西部偏远的市县乡镇,但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刚发生20天、重建工程的号角6月1日才吹响的现实语境下,我仍禁不住大为惊诧。因为我很纳闷,政府官员所蹲的办公楼宇的工程造价,何以就该是西部校舍的10倍之多?之前我们的公共管理机构,所欠教育原本就太多,在灾区重建校舍的情形,我们怎么不补上这一课,去首先优化或护强教育设施呢?

  省级机关办公楼造价不超四千元,这是否意味着筑楼者只要是4千元的造价就是一种“理性的造价”呢?显然不是,因为这个不含土地有关费用及市政配套建设费的造价已高得非常惊魂了。记得5月19日,绵阳市教育局姚副局长就公开为在这次地震中倒下的校舍“正名”时说,他们建的校舍的年限较久,过去国家给拔款建校的标准只有400元/平方米,而最近几年才调高到500元/平方米。在这次屹立不倒的刘汉希望小学的造价仅为每平方米400元,比当时国家拨款给公立学校的建房标准还低。

  400元与4000元之间的落差,反映出的不仅是我们教育投入的恒久踟躇的现实问题,而是非常形象地折射出我们在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思维中存在一定的“自肥”意识。恕我直言,这些公仆坐在4000元/平方米的机关楼里办公,是完全不能说他们比在400元/平方米的学校教书和念书的师生做出的贡献大10倍。显然,他们这种公共资源的优先自用行为,与现代公民社会之公权越来越得到制约和监督的语增不相适应,与我们应尽快从地震灾难中吸取经验智识的基调不合拍。

  财富与天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在一定情况下,对立的双方可以转化。即便财富中会包含有灾难的因子,但任何灾情可以在人类的主观作用下转化为人类战胜或减少灾情的宝贵财富。当前,不管是灾区也好,还是非灾区也罢,我们应认真反思以避类似灾难,这理应是各级公仆应具的智识。在日本,他们便深具这种智慧,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举国防震的基本原则就是将所有校舍建成“第一避难所”,始终固守着“孩子是国之未来,不能在校舍建设中亏了孩子”的举国意识。

  日本能在几十年前擦拭掉伤痛之泪而得出富于远见的防震原则,相信综合国力已得到大幅提升的我国,也一定有条件做到。当前,我们的各级公共管理机构的公仆,不管是否身处灾区,都应自觉醒悟过来,尽快认识到机关办公楼与孩子们的校舍在建设理念上存续已久的“造价落差”,并切实更改过来,这是对社会负责更是对中华民族的未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