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歌曲《献出你的爱》以其词意的大气、意境的深远,曲调的和谐婉转,演唱者的动情感人获得业内外广泛好评。在中央电视台以及一些地方电视台播出后,唱出了亿万学生的心声,凝聚了爱心,鼓舞了斗志,振奋了民族精神!铁源、李幼容、王苏芬三位知名音乐认识如何倾力打造出这首歌曲的呢?一个从来不会唱民歌的大一女生如何能在短短的时间达到如此高的民歌演唱水平的呢?请看--
铁源抗震歌缘何会让学生丹妮唱
艾君/文
《献出你的爱》这首老艺术家们倾力打造的“抗震救灾”歌曲,近来,在中央电视台以及一些地方电视台播出后,唱出了亿万学生的心声,凝聚了爱心,鼓舞了斗志,振奋了民族精神。这首歌以其词意的大气、意境的深远,曲调的和谐婉转,演唱者的动情感人获得业内外广泛好评。
那么,三位著名艺术家是谁呢?是如何倾力打造出这首歌曲的呢?一个从来不会唱民歌的南京大一女生又是如何能在短短的时间达到如此高的民歌演唱水平的呢?请跟我来,让我为您娓娓道来--
歌手丹妮是谁?
《献出你的爱》一歌的演唱者。本名黄丹妮,南京艺术学院一年级的一位清纯、活泼的女大学生。
词曲作者又是谁呢?
铁源,我军著名的军旅作曲家。他认为:李幼容创作的词《献出你的爱》很好地把握住在国难面前,青少年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的共度难关的民族情怀。
李幼容,我军著名的军旅词作家。他认为:铁源在为他的词《献出你的爱》所谱的曲,很好地把握住了词意,倾吐了他的心声,找准了时代精神的核心点,击出了中华儿女在自然灾害面前感情的共鸣点。
王苏芬,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丹妮的艺术指导教师。她认为,词曲创作都很到位,达到了主旋律歌曲的意境高度,丹妮演唱也很优美动情。丹妮非常聪明,唱出了一种人情味,声情并获,亲切感人。
这么一首引起广泛关注的歌曲是如何出台的呢?我军优秀的词作家李幼容先生说得好:我们是怀着爱心联手打造出来的这首抗震救灾歌曲《献出你的爱》。
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震撼着了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心.同样,四川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王苏芬,看着电视,心在焦虑,泪在流,心再也平静不下来。她在思索,一定要为抗震救灾奉献特殊的食粮,要拍一个MTV献给灾区的父老乡亲们,献给那些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的人们,献给那些为抗震救灾牺牲的勇士们。
要拍mtv首先要有歌,有歌首先要有歌词。于是她想起了曾经多次参与抗灾抢险和战地采访的军旅诗人,著名词作家李幼容。
王教授便迅速给李幼容先生打电话求助写一首关于抗震救灾的歌词。
实际上,李幼容也正在构思如何送给灾区人民一个最圆满的精神答卷,听到王苏芬教授的提议,俩人不谋而合。便加速了创作步伐,不到两天,一首《献出你的爱》的歌词创作完毕。
李幼容、王苏芬是常年合作的“音乐战友”,经常为新歌手打造新歌。去年他们就联手为歌颂“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推出了新歌《嫦娥奔月》,受到歌手的喜爱和群众的好评。作为音乐界的两位知名人士深深明白,一首优秀歌曲的诞生,必须把好从词、曲创作到演唱播出这一条龙的每个环节,这个艺术产品的生产过程,任何一环脱节都不会成功。在抗震救灾如此重大的题材面前,面对中华民族的爱心都凝聚到一起,如何得到完美地再现,更需要有个好的曲作家。于是,两人立即从众多谱曲作家中,选定了以创作《十五的月亮》、《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优秀歌曲耳闻名华夏的军旅著名作曲家铁源。
铁源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创作热情不减当年。面对如此重大题材的歌曲,他连夜加班很快就创作完成。就这样,一首好听的名歌《献出你的爱》全部创作完成。王苏芬对这首歌更是十分喜爱,他认为,词曲结合很好,旋律优美动人,而且好听易唱,便于群众传播,是难得的好歌。
歌曲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地艺术创作去形象地再现它了。
为了使歌曲能在青少年中产生共鸣。抚平灾区学生、孩子心灵的创伤,他们没有请名家演唱,而是刻意想找一位大学生演唱。
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北京江海风韵餐饮公司的董事长施萍女士。正好施董也一直在想让自己在南京读书的女儿能为抗震救灾做点什么善事,听说三位专家创作了抗震救灾歌曲,便恳切希望此歌能让她女儿丹妮唱。并马上电话让正在南京艺术学院一年级读书的女儿丹妮赶到北京试唱。
试唱后发现,原来丹妮是学美声和通俗的,对民歌把握不住。此时,施董着急了,提出能否能把《献出你的爱》重新谱曲改成通俗曲子。王苏芬把施董想法立即通报李幼容先生。李先生坚定回答,这首曲子写得好听,很容易普及,并且很有民族震撼力,不能改。
一个不能改,一个还要唱。这可急坏了王教授。李幼容先生在亲自听了丹妮的试唱后,也发现丹妮的演唱味道没到,而且真声很多。但同时发现丹妮的可塑性很强。于是,王苏芬教授决定,让她现学现卖。
王苏芬教授耐心地为丹妮唱了一遍,并手把手教她。丹妮是个虚心好学又非常聪明的女孩子,不几遍就找到了唱民歌的特点,把民族之情、人之情表现了出来。
此时,中央电视台催促要尽快抓拍MTV,尽快播出。很快到了录音的时间,丹妮在王教授的细心辅导下,一个十八九的女孩子发挥了超乎常人的想象,成功地把一道优美动听的的歌曲表达得感人肺腑。此后,在导演孟丹夫妇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制作成了MTV,这道凝聚着民族爱心,表达了亿万青少年心声的抗震救灾MTV便诞生了。当MTV在央视播出时,每个看过的人都被那优美的旋律,感人肺腑的画面感动着┈┈(艾君/文,2008年6月1日于北京)
原创,未经许可不许转载
[链接]
2008-05-20 | 汶川地震系列谈:设哀悼日,彰显政府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
2008-05-19 | 汶川地震系列谈:地震,震不垮我们民族的脊梁
2008-05-18 | 汶川地震系列谈:天灾面前难道该听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