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重组促进产业链重构


    6月2日下午,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中国联通将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国网通红筹公司。同日,中国电信宣布与中国联通就收购CDMA业务达成协议:中国联通将C网总作价1100亿元易手中国电信。继5月24日三部委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后,电信重组的最大悬念得解,电信行业新的竞争格局初现。“形成适度、健康的市场竞争格局”是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竞争架构得到完善”是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国家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并要求企业维护行业稳定。可以预见,重组后全业务运营时代三家运营商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但是,竞争激烈并不完全等同于有效竞争。三家运营商能否找到新竞争格局下的蓝海值得关注。对电信产业链而言,重组将为其带来提升竞争力的机遇。

 

年底前完成重组计划

 

    此番接近5500亿元的重组规模创造了我国电信业重组的最高纪录。

    中国联通发布的公告显示,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的有关要求,为形成全业务经营能力,进入3G战略领域,打造更强的综合电信企业,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拟实施合并。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的合并将采用换股形式完成,每股中国网通股份将换取1.508股中国联通股份,每股中国网通美国存托股份换取3.016股中国联通美国存托股份。合并交易完成后,中国联通总股本将扩大为237.645亿股。按照中国联通停牌前18.48港元的股价测算,本次合并交易总规模约为4391.67亿港元。

    中国联通及其全资拥有的中国运营公司于6月2日和中国电信签订《关于CDMA业务转让的框架协议》,拟向中国电信出售CDMA业务,总对价为438亿元。同时,中国联通集团、联通新时空已于6月2日与中国电信集团签订《关于CDMA网络转让的框架协议》,拟向中国电信集团出售CDMA网络资产,总对价为 662亿元。收购中国联通CDMA资产合计1100亿元,中国电信将以现金支付。

    重组不仅规模大,而且速度快,新运营商期待尽快完成重组的决心也很明显。6月2日距离5月23日上述运营商由于电信重组停牌只过去短短几个交易日,新中国电信和新中国联通(暂定名)高层都明确给出了重组完成的时间表。

    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透露,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网,至少需要两个月时间进行资产核实,公司大股东讨论和决策也需要45天左右的时间,还要等待主管部门正式审批通过,最快在9月下旬完成全部交易,最快在10月底开始运营CDMA业务,预计2012年C网将实现赢利。新中国联通筹备组组长常小兵透露,新中国联通将在今年9月召开股东大会,整个重组将在第四季度完成。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王晓初6月2日透露,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在谈判时对C网的价格分歧较大,中国电信觉得1100亿元的价格偏高,但由于不想进行无休止谈判所以尽早落实了交易。“提早几个月取得C网,差价可以用利润补回来。”王晓初充满信心。

    由此可见,运营商对于新形势下的竞争充满期待。

 

构建有序竞争环境

 

    《通告》提出要加强电信行业监管,针对重组后新的市场架构,将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必要的非对称管制措施,促使行业格局向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制。通信行业管理部门将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业监管政策,对变相阻碍、破坏互联互通及网间漫游的,给予企业经济处罚,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鼓励移动通信运营商相互开放网间漫游业务,漫游结算等价格由政府制定。逐步扩大企业的自主定价权。

    对于配套措施如何落实,电信专家李进良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通告》不仅对运营商有效,国资委以及政府其他各主管部门都应依照《通告》开展相应的工作。例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将自主创新作为考核电信运营企业的重要指标,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关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建设和经营指标,国家要加大监督监管力度。《通告》强调,要维护行业稳定,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和特殊通信保障。在今年年初遭遇特大雪灾和汶川地震发生的背景下,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In-Stat中国电信研究总监李敏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虽然运营商重组可能带来激烈的人事调整,但是对于运营商业务的开展不会有太多影响,行业也不会出现较大震荡。值得注意的是,运营商近期推出的新业务可能相对较少。运营商在特殊通信保障方面的技术标准每提高一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其动作有待观察。

    李进良则呼吁,新运营商要充分考虑特殊通信保证情况下的网络建设需求,增加余量,提高基站抗打击能力。

 

避免同质化竞争

 

    电信重组是为了建立有效的竞争格局,《通告》提出要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电信企业。那么,什么是有效的竞争格局?部电信研究院朱金周博士认为,现阶段对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判断标准应该从结构注意转向行为注意,并逐渐侧重于绩效注意,更加注重增强电信业的国家竞争力。“激烈竞争不等于有效竞争,低价竞争不是有效竞争。电信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果每年电信业都能实现10%以上的增长,那么为什么不认为是有效竞争呢?”李敏表示。

    找到全业务运营时代下的“蓝海”是运营商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有效竞争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移动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来自话音业务,未来的增长空间应该来自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只要TD-SCDMA网络真正成熟,下一步的战场将转向数据通信和多媒体业务。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分析师赵国章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中国移动在终端用户数量上拥有极大的优势,基于3G网络的数据业务是其争夺市场的关键。

    由于中国移动收购的中国铁通规模较小,其固网偏弱将给新中国电信和新中国联通带来机会。新中国电信和新中国联通将要推出的FMC融合业务值得期待。第一步其推出的手机+固话的捆绑将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手机+宽带的模式被业界看好。中国电信目前已有近800万WiFi用户,同时在公众场所布置了1万多个WiFi热点,WiFi今年还将实现账号漫游服务。如果国家放开对手机使用WiFi的限制,中国电信将占据先机。而在IPTV(网络电视)和视频监控等领域,由于固网拥有更为充足的带宽,新中国电信和新中国联通优势明显。

    集团客户将成为重组后的三大运营商争夺的重点。德瑞电信咨询认为,全业务运营时代即将到来必然给现有的集团客户市场带来新的变化。中国电信通过在固网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加入移动产品将使原本就占据优势的大客户市场更具优势,而中国移动随着对中国铁通的合并,也第一次拥有了全业务解决方案推广与销售的机会。德瑞电信首席咨询顾问宋永军认为,虽然重组后的两大运营商有各自的优势,但无论从解决方案的成熟度还是从既有的客户市场规模、售后服务、销售团队来说,中国电信都占据相对的优势。在这种情形下,中国移动应该未雨绸缪,采取“切割战略”,通过对市场的精细化梳理,抢先占据部分细分市场,以此先行确定在集团客户市场的战略地位和先发优势。

 

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重组后,为了在保护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开展新业务并尽力留住并吸引新客户,电信运营商必然要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三张3G牌照的发放将带来网络建设的极大需求。电信设备商、芯片供应商、测试设备商和IT厂商都表示了对重组的期待。新网络的建设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获得很大的发展机会。

    中兴和华为等本土厂商被认为将成为电信重组的最大赢家。因为国内3G牌照迟迟没有发放,华为和中兴不得不大力拓展WCDMA和CDMA的海外业绩。电信观察家项立刚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内久未发放3G牌照其实给国内设备商创造了成熟的机会,借国外运营经验,华为和中兴等厂商能占更大的先机。

    华为公司相关人士向《中国电子报》记者直言“电信重组是一个机遇”。虽然没有发表更多的观点,但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陈伟栋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重组肯定是个利好。

    相比之下,国外电信设备厂商更为积极。爱立信、摩托罗拉、北电等公司分别发表声明支持电信业重组,并表示将支持电信运营商成为全球领先企业。CDMA发展组织更是明确表示,CDMA在中国发展将迎来更好的机会。

    不仅是电信设备商,3G牌照的发展同样带动了芯片供应商和测试设备商的发展。安捷伦数字与网络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总经理卢鹤京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信重组会带来电信市场的另一波投资高潮。不过,无序混乱的竞争将被抑制,有效规范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从长远来看,在中国多种3G制式的并存以及3G与2G的并存是必然的。这就要求终端支持多模的制式,从而体现在芯片和解决方案的设计上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天科技业务发展部总监牟立在肯定机遇的同时,也想到了将要面临的挑战。

    重组还给IT服务提供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英特尔公司中国区电信团队的负责人曲永雷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IT产业链中和ICT有关的系统集成商或ISV也会重新洗牌,那些能够结合运营商新业务和新热点的公司,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运营商也会提供更灵活和更优惠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条款给合作伙伴。”微软电信及媒体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金伯乐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电信运营商与IT厂商的融合将加快电信运营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