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读清平的《论企业的“强大”和“健全”错误发展观》,颇有思索。清平的主题思想,清铉是很赞同的,所以,就不谈这方面了。
谈“好高骛远”,因为这个案例很有味道,也许值得思想激荡一下。
清平的文字颇有功力,所以,基本上明白了当时的情况。读第一篇文章,初看很有共鸣,但读第二篇时,不觉思绪就万千起来。一个企业的战略战役是最难操作的东西,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因为清平很仔细的描述了几个重要人物的语言,让清铉蓦然发现,这个案例背后的东西。
第一个东西,是这个董事长,我猜测最后董事长一定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他因变而变,其必是商界楷模。他变,不是因为他错了,而是,他做了他唯一应该做的事情。
清铉不知道这个案例的具体环境,一个是外部的环境,一个是内部的环境,所以,不能简单判定董事长是否一开始就错了。但凭多年的经验,清铉觉得这位董事长先生并没有错。
从清平的第二篇文章看,公司的执行层应该在内心是与清平有同样的想法的,这很正常,如果没有,那就不正常了。作为执行层,有执行层的顾虑,如果操作层面,没有这样的反映,那100%的这个操作层是不可能做大事情的。
一个企业在执行战略的时候,永远形势都在演变,只有那些没有经验的学院派,才会把战略计划做的如同管理咨询公司做的一样,同时,非常看重自己的这些东西,埋怨企业把其计划赋予高阁,不能真正实施,而不去考虑为什么不能实施。
兵无常形,一个常胜的军队,永远必须要有一个好领导,同时,要有一个好团队。非此,不可能成。
所以,第二个东西,是团队。团队中的大部分人是否明白了战略。如果没有真明白,那么,这个战略不能马上开展。企业因势而生,不能借势,那么也许这个战略将永远不可能再进行。
第三个东西,还是这个董事长。如果他并没有退缩,但其采纳清平的:“投入产出比”概念,并重用清平做这方面的控制,那这个董事长,楷为英雄。那天下豪杰之士,何能不聚?!没有“好高骛远”的领导,便没有牺牲,企业永远是其个人的,而不是整个企业的。那其董事长言谈,不过吕布耳,非曹孟德。
既然是吕布,那其战略,不过是个人情绪的表达。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才是最佳的道路。不知道,这个案例故事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很是期待清平的下篇文章。
也许,我的猜测是对的,如果是对的,那么,也许应该考虑一下,其实:董事长先生其实是对的。
兵无常形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