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惨烈无比的震灾中,也闪动着许多靓丽的风景和动人的故事。其中最最动人的要算是许多舍己救人的老师们。在笔者整理这些故事的过程中,始终眼含热泪,乃至于最后放声大哭。
如果说人人都有求生的本能,那在关键时刻把求生的机会留给学生的精神就该是师德最直接的写照。如果说救学生是这些英雄老师们的本能,那这种人格的魅力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希望。
谭千秋——大爱无声铸师魂
这次地震,首先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是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
地震发生时,在那地动山摇的时刻,他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任凭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
谭千秋出生1957年8月,是湖南省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人。家里有5个孩子,他排行老大,由于家境贫寒,每顿饭都是以红薯、豆子等杂粮为主,只有一点点米饭,他总是将米饭让给弟弟妹妹吃,自己和父母吃红薯。
谭千秋深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学习非常刻苦,村民都将他作为“勤学楷模”教育孩子。1978年,谭千秋考上了湖南大学。1982年大学毕业,主动报名到四川东方汽轮厂职工大学当了一名“支边”教师。
谭千秋成家立业后,考虑到三个弟弟都在农村,他一人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还花钱为家里装了电话,并竭尽全力帮助弟弟妹妹。
谭千秋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村里修路、建校,他都捐了款。他对学生非常关心,哪怕是操场上有一颗小石子,他都要捡开,怕学生玩耍的时候摔倒。哪位学生有困难,他就尽力相助;学生没吃饭,他会将学生叫到自己家里做饭给学生吃;学生身体不舒服,他会掏钱带学生去医院看病,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
5月12日,一个黑色的日子!下午2点多钟,谭千秋在教室上课,他正讲得起劲时,房子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地震!谭千秋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上跑。房子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还有四位同学已没办法冲出去了,谭千秋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四个学生。轰轰轰──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13日22时12分,谭千秋终于被找到。“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他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是他这一生永远忘不掉的。“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回忆当时的情景,获救的学生神情仍然紧张。
同在一所学校任教的妻子张关蓉终于在次日清早见到了自己的丈夫。她拉起丈夫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她轻揉着丈夫的手指,痛哭失声……张关蓉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蓬乱的头发被细细地梳理成丈夫生前习惯的发型。
71岁的老母亲黄春秀,在17日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后,一直悲伤大哭,让人撕心裂肺。在老人的心里,谭千秋是5个孩子中最听话、最孝顺的一个,每次寄钱回来,都要叮嘱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她感叹儿子从小就善良,对于儿子为保护4名学生而献身,老人显得很宽慰,只是不断地哭叹:“他为什么走在我的前头啊!”
82岁的谭先桥老人两鬓斑白,神情凝重,眼角泪珠翻滚。他是看着谭千秋长大的,在他眼里,流露出的是悲伤和自豪:“这后生从小待人谦和,特别爱学习,一直是村里孩子的榜样。”
袁文婷,青春定格在26岁
袁文婷毕业于四川理工学院教育系2004届小学教育专业。爸爸去世早,和妈妈相依为命。 在什邡市发生的多起教学楼垮塌事故中,袁文婷所在的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3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但师生仅伤亡10多人,该校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20岁。
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们的伤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楼房完全垮塌了…
袁文婷为了不让正处于花朵般的孩子们凋谢,一次又一次冲入危险的教室,并救出13名孩子,但她自己的青春却永远定格在了26岁。
面对如此巨大的天灾,袁文婷能够如此镇定,救护孩子,不亚于那些战场上与鬼子拼刺刀、危急时刻用身体堵枪眼的英雄们,是一个人道主义精神的崇高楷模。她身体里流淌着最原始而古老的母爱基因,也正是人类日益向往、继承的基因。她所带来的文明正在向我们不断挥手……
孔子曰成仁,孟子曰取义。无论成仁或是取义,都不过是舍生忘死、舍己救人,袁文婷正是用身体践行着、继承着儒家文化的某些优良传统。
吴忠洪:救出学生自己倒在废墟中
对于崇州市怀远镇中学七年级(5)班的学生林霞而言,刚刚过去的72小时,难以完全驱散她在地震发生时短短几十秒内所经历的惊恐。
从来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她,被吴老师一掌从死神身边推开,让她跃过了生死门。
“如果没有吴老师,我可能……”刚一开口,林霞已经泣不成声。
5月12日下午2时,第一节课是吴忠洪老师的英语课。2点28分,距离下课时间还有几分钟。带领着大家复习完了旧单词的吴老师在黑板上又写下了一个新单词。
然而就在此时,地板剧烈地摇动起来,门窗“哐哐哐”地发出了巨响,桌面上的文具被狠狠地甩了出去。面对突如其来的剧烈抖动,孩子们一下子全傻了。“同学们,快点下楼,地震了!”吴老师撕扯着嗓子的吼声,将同学们从惊呆中拉回。
29个孩子立即起身夺路而逃,仓皇间,坐在最后两排的白艳霞、付瑶、林霞看见离教室门最近的吴老师牢牢地将摇晃得很厉害的门框扳住,引导同学们疏散。
林霞,是随最后几个人跑出教室的。“快跑呀,林霞!”陷入巨大恐惧中的林霞,被吴老师狠狠一掌推在肩上,将她从教室推向了楼道。而吴老师紧紧护在她和同学们的身后,直到跑到3楼。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付瑶回头看见,将大家安全送出教室的吴老师,转身逆着人群朝四楼跑上去。后来才知道,还有两名学生因为恐惧仍滞留在教室里。
一路呼叫狂奔,身后的墙面一路垮落,与死亡的赛跑,她们胜利了,只有付瑶皮外轻伤,其他同学毫发无损。更为幸运的是,正在这个教学楼里上课的700余名师生安然无恙。然而,学生生命的守护神—吴老师,以及另外3名来不及跑出的孩子,却永远地留在了废墟中。
十二日大地震来袭,崇州市怀远镇中学一幢四层教学楼轰然坍塌。逆着争先恐后往下冲的人潮,已跑出教室的吴忠洪老师听到学生喊“还有两个同学在后面”,便毅然折返。当他再次跑出教室,生机已稍纵即逝。
吴忠洪护出了班上二十七个学生。大灾难中,怀远镇中学七百余师生仅四人罹难,他是唯一殉职的教师。
5月14日清晨7时,一夜未眠的战士们终于从一片瓦砾中找到了吴忠洪的遗体。 他的背部向上躬曲着,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学生的遗体……
李佳萍:柔弱身躯抵住变形门框
这一次地震,让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也是这次地震,让北川中学初二四班的所有幸存者永远记住了一位伟大的老师——李佳萍老师。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教室上李老师的政治课,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教室剧烈摇晃,同学们都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李老师大吼了一声:”快跑!”同时飞快地为我们打开门,拉着推着我们赶快往外逃。当时整栋楼房已经摇摇欲坠,给我的感觉是房子就要跨(垮)了。为了能让更多的同学逃出去,李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抵挡住已经摇变形的门框,可一个人的血肉只(之)躯怎么能够承受得住五层楼的重量,李老师被跨(垮)塌下来的楼房压在了下面,房屋倒塌的那一刻,李老师还拼尽全力将一个学生推了出来,学生们安全出来了,而李老师,我们伟大的老师却倒在了跨(垮)塌的房屋下,献出了她宝贵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初二(4)班全体幸存者记
学生邹红回忆李佳萍
邹红扭过身帮忙,把李佳萍的右手放在了她的腿部,但李佳萍的腿没有感觉。她恐惧地喊:“我的腿在哪里啊?怎么没了知觉?”
“她的腿部神经都被砸坏了,失去了感觉。”邹红说。当老师意识到这种情况后,也就不再寻找。李佳萍问同学们谁有剪刀,好把头发剪断,让头部活动,但没人有剪刀。邹红爬过去,把老师头部的水泥块清理了一下,让眼露出来。
时间不长,他们隐约听到附近有人的声音,李佳萍赶紧让学生们大声呼救。但由于他们处于废墟的最底层,救援的人没有回应。
李佳萍鼓励学生,一定要坚强地生存下去,生命很美好,只要听到外面有人声,就要大声呼救。
随后,她用那只能活动的手,把左手上的那两枚戒指摘下来,又把玉镯子摘下来,交给离她最近的邹红,并交代道:“如果你能活着出去,把这些东西交给我老公。告诉我女儿和老公,我很爱他们,想他们。”
说到这里,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邹红眼睛红了:“李老师感觉到自己撑不到被救的那天,就提前交代后事了。”
邹红说,当时李老师还想把耳朵上的两个耳环也摘下来,可自己摘不下,她帮忙去摘时,李老师又犹豫了,不让摘了,“这些东西都是她老公送给她的,也许她也想给自己留点纪念吧!”
“你们要坚持下去”
李佳萍做完这些,被困的同学都哭了。
李佳萍告诉他们:“要坚强,还要面对现实,你们要坚持下去。”
从埋在废墟里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不停地呼喊,但除了黑暗和透过缝隙吹进来的风外,没有回音。连续发生的余震让他们害怕,除了李佳萍,6个学生都在哭泣。
许多次,李佳萍把睡梦中的同学们叫醒。她听到有救护车的鸣笛声,大家又感觉到有了希望,齐声呼叫。还是没有人来营救。在李佳萍劝说下,学生们开始保存体力,以坚持更长时间。
大家只要听到外面有响声就呼救,其余时间就聊天,谈理想、谈以前的生活。李佳萍没有参与,只是安静地听,偶尔插话,不是说女儿很乖、老公很好,就是说自己的头部还在流血。
邹红说:“在黑暗里的时间越来越长,李老师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不过她的意识一直清醒。”
后来,李佳萍的脸上满是血,头部的水泥块都被染红了。“又过了很长时间,我们发现李老师不行了,她昏迷着,再没说一句话,也没有留下遗言就走了。”邹红说。
等到她和同学们在14日晚上被营救出来,她推算出李老师是在当日上午走的。“自始至终,李老师没说过饿,也没喊过疼。”
“她走了,我们不会忘记她”
昨日,邹红含着眼泪说:“李老师真是一个好人。如果她自私,可以第一个冲出教室,根本不会死。然而,因为她的帮助,这个班当天有36人成功逃出。她走了,我们不会忘记她。”
同在一个学校工作的丈夫刘全得知妻子的死讯时,忍不住哭了起来。15日中午,他见到了妻子的尸体。“左胳膊弯曲到头部,像睡着了一样,不过伤口都是血。”刘全拿着两枚戒指和沾满血的玉镯,当着学校师生的面忍不住大哭起来:“我没有起死回生的本事啊!你为什么这么快就走了?这个家可怎么办?”过了一阵子,刘全止住了哭声,对李佳萍说:“老婆,你去吧,在天堂里等我,我们会有相见的那一天!”
瞿万容:去天堂看护她的宝宝
地震发生后,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而此时80多名孩子正在午睡,除园长在外出差,5名老师都在园内。此次地震共造成50多名小孩和3名老师死亡。瞿万容老师被救援队发现的时:“当时瞿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
瞿万容老师走了,到另外一个世界去看护她的宝宝去了,除了默默地哭泣,我祝瞿老师带着宝宝们一路走好。
真正的教师是什么,做了十年教师的我一直没有参透,今天我终于明白:一个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能用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去保护自己的学生。瞿万容,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名字。
我不敢想象孩子的天真是怎样被毁灭的,我不敢想象瞿老师是怎样抱着宝宝试图挣脱死神的魔爪的,我只知道瞿万容老师胜利了,虽然她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死神。
此时,我真的希望有天堂,我希望瞿老师带着她的宝宝们在天堂能够看到我们战胜灾难。我希望瞿老师带着她的宝宝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看到我们的家园是如何重建的,我希望瞿老师能够看到她用生命换回的宝宝是如何长大成人的,我希望瞿老师和她的宝宝们能够看到一个新的世界是如何诞生的。所以我希望瞿万容老师带着宝宝们正在去往天堂的路上。
杜正香:用爱挡住横梁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
人们口中说的杜老师叫杜正香,是南坝小学学前班中班的代课老师,不过孩子们更喜欢摇着她的手喊她“杜婆婆”,其实杜老师今年才48岁。
“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杜老师以生命守护的五个孩子最终没能生还,这可能是她唯一的遗憾。
“小心挖,注意保护杜老师的遗体。”这句话在搜救人员中互相传递。
“杜老师要不是为了救学生,自己一个人肯定能跑出来。”她的同事语文老师杨树兰说,“可我知道,她肯定不会扔下自己的学生们。”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杨树兰正在学校的宿舍午休,当她连滚带爬跑到操场上时,正好看见杜正香一把将送小孙子上学的严明君老太太祖孙俩推出了摇晃中的教学楼,转身冲进一楼的教室,连抱带拉救出几个孩子,之后她又冲进了已是烟尘滚滚、不停摆动中的教学楼。这是杨树兰和其他人最后一次看到杜正香老师的身影……
位于平武县腹地的南坝镇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由于桥梁坍塌和山体滑坡导致与外界的交通完全中断,水电通讯也彻底瘫痪,成了与世隔绝的震后“孤岛”。南坝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剩下的也都成了危房。
南坝小学是南坝镇伤亡最为惨重的,两座3层高的教学楼全部倒塌,全校870多名学生中142人死亡,170多人失踪。
王全香老师说,同样在一楼的学前班大班的三四十个孩子都自己跑出来了,可是杜正香班上的孩子都太小,肯定被剧烈的地震吓呆了跑不动,要不然杜老师也不会跑进去那么多次,她舍不得自己的孩子。
杜老师的丈夫严正明回忆起自己的妻子,哽咽里还有骄傲:“我知道她一定会那样做,她一直对学生们很好。”
和四川其他边远山区村镇一样,南坝镇绝大多数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老小小。爷爷奶奶们也都放心把自己的孙子孙女交给她照顾。孩子们都亲热地喊她“婆婆”,特别熟的就干脆叫她“老杜”,她也不介意。
这次地震,杜老师班上的孩子获救的并不多,可是家长们都没有怨言,“都知道她对孩子好,怎么能怪她”。
14日下午,全镇幸存的村民自发为杜正香出殡,队伍从山上拉到山下,他们都要来送送这位好老师。
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这名男子就是该校29岁的教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通过人们点点滴滴的回忆,张米亚的形象在我们眼前逐渐清晰起来。他的几位同事说:“他那么做我并不吃惊。以他的个性,他肯定先把所有孩子都送出去,自己最后再走,腰上还要夹上两个孩子。因为他平时就很爱孩子。”
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说:“张米亚是个男老师,照顾学生却比女老师还心细。有的学生走读,下雨鞋子湿了,他就想法找来鞋给孩子换上。”
人们都说,张米亚善解人意,尤其懂得孩子的心理。他生于四川阿坝州著名的红叶风景区米亚罗,名字就由此而来。在家里是独子,三代单传,所以他很了解独生子女特有的孤独、羞涩和自尊。
“我有时候甚至觉得他对孩子有些溺爱。”刘中能说,“他批评学生的时候从不板着面孔,总是温和地讲道理,还笑眯眯的。学生天然就喜欢他,从来不怕他。我对他指出这一点,他就笑着摇摇头。他最怕孩子受到伤害。”
贾正秋说:“老师也会有偏心,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那么喜欢,可是张米亚却一样亲切地抚摸每个孩子的头。一个人说爱孩子很容易,但真正用自己的爱去温暖每个孩子却很难得。”
“你喜欢张米亚老师吗?”听到我们这样问,杨茜睿使劲地点头,说:“他每一节课上完都给我们讲笑话。”
张米亚的课堂从不缺少笑声。映秀小学教师李顺兰说:“张米亚教的是数学,他怕孩子们觉得枯燥,总想办法调节课堂气氛。”
“谁见到他都会喜欢的,他就是个阳光大男孩。”刘中能这样评论张米亚。我们见到刘中能时,这个妻儿都在地震中遇难的人已三天三夜没合过眼了。他从前滴酒不沾,现在每天都要喝上几杯白酒,一为消毒防疫,二为麻痹痛苦的神经。然而,忆起张米亚,他的嘴角还是泛起了一缕笑容。
在刘中能眼里,张米亚非常活泼开朗,喜欢开玩笑。哪里有他在场,哪里就有欢笑。
张米亚歌唱得很好。地震前半个多月,学校组织老师搞演讲比赛,张米亚的题目是《我爱五星红旗》,讲到结尾突然唱了起来:“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给了全校师生一个惊喜。
阳光的笑容来自阳光的心境。每个熟识张米亚的人都说,他是个心胸开阔、待人宽厚的人。
“好像他的心里从来没有嫉妒。”39岁的贾正秋心直口快,从不掩饰自己的个性,“我和他同教二年级,其实好多老师都不愿意和我一起教平行班,因为我太好胜了。可是张米亚不在乎,他笑着对我说:‘大姐,没关系的,我尽力就可以了。’他对名利看得很淡。”
随和的性格为张米亚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朋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的小名“亚亚”。他们说,“亚亚”最突出的优点之一是乐于助人。
大家能想起来的是一些小故事。和张米亚住邻居的刘中能回忆:“就在地震两天前的晚上,我从外面回来,自行车放在宿舍楼下忘了锁。快睡觉时才想起来,但也没下去。第二天一早下楼,发现张米亚已经用锁把我的车子和他的车子锁在一起了。”
地震前半个小时,贾正秋瞥见了张米亚步入教室的背影。那一瞬,她回想起了从前张米亚帮她解决教学难题的几个片段。当时她没有料到,那样的情景将永不再来。
生活中总有一些凡人琐事,发生时并不觉得如何,过去以后回想起来,会发现一种奇特的东西早已悄然渗入你的心底,是那样温暖、亲切。当你发觉往昔长逝,那些回忆顿时化作巨大的悲痛排山倒海而来,把你的心触痛,久久不能平复。
后记
这次灾难中,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除了本文所选的7位外,还有曾长友、张家春、蹇绍奇、程玉宝、邓家军、刘亚春、张定文……。他们或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身体护卫学生、或者在临难的千钧一发之际用脚踢出孩子,凡此种种,多不胜数。而他们自己,有的被砸成两段、未留全尸,有的手臂长时间蜷缩保护学生、不得不截肢放出生者……
每一个这样的故事,都令人泪流不止,也让人感受到师德之伟大。但我想,作为生者,尤其是作为老师,不能局限于感动、落泪,还要思考怎么样把这样师德的光辉发扬。
本文检索和借用了许多朋友的文章,由于网络上转载过多,许多文章不知原始出处,无法向原作者致谢。好在所有的人都是要借此表达对这些老师们的尊敬,有更多的人来宣传他们的事迹,也是原作者的一大快慰罢。
高泽金: 1331717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