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重建需要实在的援助和坚韧的精神
李华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5月22日上午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在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支援灾区,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央有关部门要指导受灾地区在深入调查、综合评估、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及早规划和适时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
四川汶川的大地震需要在坚持一下救援的时间,因为生命的奇迹或许还会出现,因为有一线希望就要施救。可是在救援之后,还必须面临一个更长期的重建任务。而如何对那些幸存者给予心理的救援,也是非常需要的。而对于家园的如何重建,也是需要科学慎重进行的。
救援的行动总是要有停下来的时候,而一些慈善的救助也要随之展开。现在急需的是对地震灾区的群众进行心理的救援,这种救援需要很细致很专业的工作,是需要用专业知识和对灾区群众的一份深情来做的。同样的那些参与救援的战士,他们的心理也是需要进行抚慰的。
因此,当过多的救灾晚会募捐活动进行的时候,我们也是应该注意把抗震救灾的行动做的更扎实一些,要对灾区的援助更实在一些。现在的用对口帮助救灾重建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实在的做法。这些是属于有形的重建;而有些则是属于无形的重建,比如对其心理的抚慰,如何使失去亲人的群众,能够尽快走去地震对心理造成的阴影,让心灵尽快得以平复。这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这样的工作,可不是只要做了,就会立马又效果,对心灵的抚慰,有时并不是以此新闻报道的效果那样简单,也不是一次什么心理课,就会释解所有的心理负担。
因此这需要做细致耐心的工作,更需要人们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恢复的知识,因为这有些时候,要做到有效,而且是正面的效果,那也是需要作艰苦细致的有针对性的救助。此外,对于灾区的重建恢复,也是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是在原来的废墟的基础上建起房屋就行了。要恢复到震前的水平,需要几年的时间,需要付出更大的艰辛努力。因此,在地震发生之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灾区的经济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是对家园恢复的期待。同样也是震区的经济建设也是要尽快恢复的。因此提出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不仅是对震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的要求,也是对全国各地的一个要求,因为只有经济持续发展,才可以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来支援灾区重建家园。
在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和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态势,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季粮油有望获得较好收成,生猪生产恢复势头继续向好,工业生产基本平稳,市场消费持续较旺。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是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煤电油供应较紧,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等。汶川地震对灾区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也对整体经济运行增加了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但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温总理最近也要求,灾区的经济也需要尽快的恢复, 尽快从地震造成的灾害阴影中走去,安置受灾群众,妥善处理地震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以更好更快发展经济的发展势头,来弥补地震造成的损失,这是今后一个时期非常紧迫的一个任务。
在废墟上建设起自己的家园,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坚韧不拔,需要默默无闻的奉献。这场战斗的难度一点不压于救人争分夺秒的现场施救。
地震灾区重建需要实在的援助。
地震灾区的群众更需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