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笑脸.云泥之别.


   

 

  大灾里,看到绵阳有一个大笑脸.

  于是我想起了肖扬的笑脸;还是“开心地大笑”。

  肖扬要离开他作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位置了。他的笑,可以理解为是他对我们国家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的宽慰;他的笑,其实还有着更多的理由:自从任职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时,肖扬就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群众举报中心,第一个反贪污贿赂局;任职司法部长时,他又主持建立了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出任最高法院院长后,更是推行了庭审公开等一系列改革,同时着手实施法官等级制度的建立,还负责起草《反贪污贿赂法》。当然,最值得肖扬大“笑”一下的,还是最高人民法院结束了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下放26年的历史。

  普通公众是感性的、世俗的,他们不需要空洞的说教,也不需要深邃的道理,他们需要的是生活化、直观化、故事化的叙述和表达。因此,在发达的视觉文化氛围中,政府官员应该充分利用脸部与肢体动作,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强化自己的情感。

   脸是一个肌肉特别发达的部位,脸部神经通过控制肌肉,能够“写”出各种不同的表情。当我们认识和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是从脸开始的,当我们记住一个人的时候,脸部的形象将是记忆的核心内容。脸部表情的丰富性,使脸在社会传播中具有很强的铺垫效果。一个成熟的政府官员会根据现场气氛来控制自己的表情,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轻松的时候轻松。然而,我们的一些官员,整天板着面孔,非常吝啬自己的笑容,不愿和官衔比自己低的人交流,更是以“官爷”的身份面对普通老百姓。

   而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把政府看成是服务机构,而不是统治机关。在服务理念的指导下,政府官员应该把自己塑造成公众的“自己人”,对老百姓多一些亲切的友善的笑,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尊敬,赢得个人的权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生活取得了很大进步,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民主政治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胡主席,温总理,他们在面对公众,面对媒体的时候,以及在不同的场合不仅注重话语方式的转变,也非常平民化,人性化,甚至不知觉透露出他们执政为民的真情实感.

   但是,在我们的地方官员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政府官员,习惯于做“小官僚”,到哪都把双手搁在肚皮上,或是高傲地别在身后,显示出领导的派头。下基层视察时,左看看、右看看,脚步迟缓,与现代社会的工作节奏严重脱节。

   当重要领导考察基层群众,体会民生疾苦的时候,一班陪同官员却用谄媚讨好的笑脸,聚焦着主要领导,有的官员甚至是张着嘴巴,笑的傻里巴叽,笑的莫名其妙的,

   汶川大地震突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大难,当全国人民都在哭,温总理也哭了,最近我却看到二张照片,有个人平时不笑,发生8级地震,他却在那傻笑了,这人傻吗,不傻,那就是媚笑,灾区现场,再次出现了同样的呲牙傻笑的脸,而且是当地父母官,什么事让他这么高兴?由以前名不见经传到现在可以登上媒体头条了?还是第一次可以近距离与大领导站在一起了?刚才跟大领导握手、谈话了?你辖区的人民此时正在流血啊。

   你们是领导,你们代表着你们辖区的人民,如果不看图片解说,看你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谁能想到这是救灾一线?我不了解此官的其他方方面面,也不想无中生有造谣生非,但凭这种大灾时的照片上的这个大笑脸,可以相当肯定地说"这种人在领导抗震救灾方面绝对不会用真心"。中国有句俗话叫“伸手不打笑面人”。但看了这张笑脸,心里实在窝火,顺便说一下,上网查看了一下此人绵阳市民还集体送给他一个礼物----绰号"谭豁子".同样一个大笑脸,却有云泥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