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不是宗教?
1、儒家思想是不是存在
牟宗三先生在其名著《政道与治道》的导言中就指出,要论述一个问题,首先要考察这个问题是不是存在,讨论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于是,他在一开篇便论述了儒家思想的存在性问题。他认为,从打倒孔家店开始,到现在的复兴儒家,只要提到儒家思想,人们大体上都知道在说什么。也就是说,儒家思想有着其固有的一些内容,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
那么,我们不妨进一步提问:儒家思想有没有一贯的内在逻辑呢?在我看来是有的。首先,它有稳定的经典。四书五经,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成为儒家的经典。后世的董仲舒也好,朱熹也罢,都是在儒家经典的基础上进行注解而已。虽有创新,但仍离不开那些经典。其次,它有稳定的领袖。儒家思想又被称为孔孟之道,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当然的精神领袖,而且现在仍然是。第三,它有稳定的内容。只要提到儒家修养,肯定离不开仁、德;只要提到儒家伦理,肯定要涉及三纲五常;只要提到儒家政道,肯定要说修齐治平之术。
所以我们可以说,儒家思想作为一个讨论客体,它不仅存在,而且有着其内在的一贯逻辑。
2、儒家是不是宗教
前文已经确认儒家思想的存在,似乎就可以断定儒家作为一个派别的存在,也就是存在信奉儒家思想的群体的存在。那么,是否如中外古今一些学者所提出的,儒家就是儒教呢?我认为不是,原因如下。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何谓宗教。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对宗教的信仰来自于其神秘性,宗教的神秘性来自于武断。如基督教武断地提出上帝造人,佛教武断地宣称生死轮回;或者将人的来源归于世外,或者将人的去处指向世外。可以说,宗教的根本特征在于其“出世性”。
那么儒家思想呢?儒家的突出特点在于务实,在于对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论证和维护,不是“站在世界之外立法”。儒家讲究“道不远人”,儒家很少论及人从何处来,人到何处去的问题,而是在论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而言之就是“入世”,所以儒家不是宗教。
不可否认,儒家也有其至高理想,有其乌托邦性质的东西。但是细细品味,这些“乌托邦”与宗教的“上帝之城”有着本质的区别。宗教总是强调人类最美好的生活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外,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天堂在人间的存在。而儒家恰恰相反,它就是以建立“人间天堂”为最高理想。儒家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是“大道之行”,是“三代之治”。它们曾经存在于历史之中,又是我们努力要建设的对象;它们不是存在于人世之外,而是存在于人世的过去和未来。
一个时刻关心人们现实生活和政治秩序的思想派别,其神秘性必然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和神秘性如何能够建立一种非理性的崇拜?
1、儒家思想是不是存在
牟宗三先生在其名著《政道与治道》的导言中就指出,要论述一个问题,首先要考察这个问题是不是存在,讨论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于是,他在一开篇便论述了儒家思想的存在性问题。他认为,从打倒孔家店开始,到现在的复兴儒家,只要提到儒家思想,人们大体上都知道在说什么。也就是说,儒家思想有着其固有的一些内容,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
那么,我们不妨进一步提问:儒家思想有没有一贯的内在逻辑呢?在我看来是有的。首先,它有稳定的经典。四书五经,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成为儒家的经典。后世的董仲舒也好,朱熹也罢,都是在儒家经典的基础上进行注解而已。虽有创新,但仍离不开那些经典。其次,它有稳定的领袖。儒家思想又被称为孔孟之道,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当然的精神领袖,而且现在仍然是。第三,它有稳定的内容。只要提到儒家修养,肯定离不开仁、德;只要提到儒家伦理,肯定要涉及三纲五常;只要提到儒家政道,肯定要说修齐治平之术。
所以我们可以说,儒家思想作为一个讨论客体,它不仅存在,而且有着其内在的一贯逻辑。
2、儒家是不是宗教
前文已经确认儒家思想的存在,似乎就可以断定儒家作为一个派别的存在,也就是存在信奉儒家思想的群体的存在。那么,是否如中外古今一些学者所提出的,儒家就是儒教呢?我认为不是,原因如下。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何谓宗教。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对宗教的信仰来自于其神秘性,宗教的神秘性来自于武断。如基督教武断地提出上帝造人,佛教武断地宣称生死轮回;或者将人的来源归于世外,或者将人的去处指向世外。可以说,宗教的根本特征在于其“出世性”。
那么儒家思想呢?儒家的突出特点在于务实,在于对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论证和维护,不是“站在世界之外立法”。儒家讲究“道不远人”,儒家很少论及人从何处来,人到何处去的问题,而是在论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而言之就是“入世”,所以儒家不是宗教。
不可否认,儒家也有其至高理想,有其乌托邦性质的东西。但是细细品味,这些“乌托邦”与宗教的“上帝之城”有着本质的区别。宗教总是强调人类最美好的生活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外,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天堂在人间的存在。而儒家恰恰相反,它就是以建立“人间天堂”为最高理想。儒家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是“大道之行”,是“三代之治”。它们曾经存在于历史之中,又是我们努力要建设的对象;它们不是存在于人世之外,而是存在于人世的过去和未来。
一个时刻关心人们现实生活和政治秩序的思想派别,其神秘性必然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和神秘性如何能够建立一种非理性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