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1949年解放到1953年,经过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从1953年开始,中央根据毛泽东提议,制定了“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这条总路线指引下,经过4年时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981年6月27日中共11届6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否定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但对1956年以前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肯定的,认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党史也是对社会主义改造那段历史是肯定的。
但我认为,1956年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应该重新估价。估价这段历史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主要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所起的历史作用。其历史作用是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还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到了不良作用。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所发生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就是以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起一大二公的所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为什么基础是正确的,而上面的建筑则是错误的;错误的建筑怎么会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之上?这不符合历史具有传承性的要求。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的传承,社会和历史存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建一座大厦,首先要打好地基,建多少层的大厦,就要打能承受多少层大厦的地基。社会发展的轨迹也是这样,今天的社会形态是它在前段历史基础上发展延续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社会基础,就会发展成为什么样的社会形态。纵观中外历史,还没有听说哪国历史是跳跃式发展的,相临的两个历史阶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社会形态。
因此,对1956年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应该重新估价。我认为,解放初期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错误的,它不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不是为了配合实施工业化战略的行动,而是当时中共领导人在传统社会主义理念的支配下,追求一种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观选择,是一种左倾冒进主义的表现。
正是由于过早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改造,建立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但没有起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积极作用,反而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了后来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等系列历史悲剧。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历史功绩,不是GDP的快速增长,不是综合国力的增加,也不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都是表面现象。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建立了较为适合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没有适合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不会有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会有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就不会有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
为了保证中国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保证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重新估价,彻底否定那段历史。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30年改革开放的各项举措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无法解释我们现在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以后,我将陆续对当年那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逐一进行批判分析,重新审视和估价。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981年6月27日中共11届6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否定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但对1956年以前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肯定的,认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党史也是对社会主义改造那段历史是肯定的。
但我认为,1956年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应该重新估价。估价这段历史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主要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所起的历史作用。其历史作用是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还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到了不良作用。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所发生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就是以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起一大二公的所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为什么基础是正确的,而上面的建筑则是错误的;错误的建筑怎么会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之上?这不符合历史具有传承性的要求。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的传承,社会和历史存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建一座大厦,首先要打好地基,建多少层的大厦,就要打能承受多少层大厦的地基。社会发展的轨迹也是这样,今天的社会形态是它在前段历史基础上发展延续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社会基础,就会发展成为什么样的社会形态。纵观中外历史,还没有听说哪国历史是跳跃式发展的,相临的两个历史阶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社会形态。
因此,对1956年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应该重新估价。我认为,解放初期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错误的,它不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不是为了配合实施工业化战略的行动,而是当时中共领导人在传统社会主义理念的支配下,追求一种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观选择,是一种左倾冒进主义的表现。
正是由于过早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改造,建立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但没有起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积极作用,反而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了后来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等系列历史悲剧。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历史功绩,不是GDP的快速增长,不是综合国力的增加,也不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都是表面现象。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建立了较为适合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没有适合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不会有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会有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就不会有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
为了保证中国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保证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重新估价,彻底否定那段历史。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30年改革开放的各项举措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无法解释我们现在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以后,我将陆续对当年那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逐一进行批判分析,重新审视和估价。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