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鄂作家为鹤峰特色文化名县“把脉”“支招”


 

 

    2008年4月17日至20日,由湖北省作协,《民族文学》杂志社、《长江文艺》杂志社,湖北省鹤峰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鹤峰特色文化旅游文学笔会”拉开帷幕。

   鹤峰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县和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不断更替的历史变迁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以其独特的民风民俗、人文精神、文学景观,为文学艺术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上千年的土司辖治中,土家民族思想开放,土家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相长,文人墨客辈出,诗文结集,出现了世界罕见的田氏家族文学奇观。改革开放以来,该县形成了以地方民族文学艺术著述见长、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界享有盛誉的“鹤峰作家群”。   

    根据鹤峰文化事业发展实际,该县响亮提出了建设“特色文化名县”的新战略、新目标,其主要任务是:围绕光大“鹤峰文化现象”,用文化的思维培育壮大“鹤峰作家群”、发掘研究土司遗迹群、保护利用革命旧(遗)址群;围绕弘扬“开放包容、勤劳朴实、执着追求、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鹤峰精神”,用文学的形式彰显以创业典型、公仆典型、“村官”典型等为代表的时代典型;围绕完善独具特色的“鹤峰经济模式”,用文艺的手段着力推介发展思路、推介投资环境、推介市场主体,最终实现以文化的大繁荣推动鹤峰的大发展。此次笔会的举办,对于该县更好地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加快“特色文化名县”的建设进程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为各位作家提供了一个切磋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

    在为期3天的笔会中,来自北京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委员会、北京报业集团,省作协,省文联,《湖北旅游》等著名文学创作者、作家,以及恩施州、鹤峰县的知名文学创作者,共60余人,将举行一系列采风活动:参观董家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踏访容美土司屏山遗址,游览自然山川风光,欣赏鹤峰地方特色山民歌,瞻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点——满山红烈士陵园,参观土司文化碑林、鹤峰苏区博物馆,以及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鹤峰经济开发区。

    鹤峰县委常委、副书记黎华辉主持笔会开幕式。县委书记谭志平致辞。湖北省作协党组副书记、作协副主席程远斌,湖北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李传锋,北京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工作家协会副主席、《民族文学》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赵晏彪,湖北省作协副主席、《长江文艺》总编刘益善,中国作家出版社副总编张水舟,同心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兴安,副县长卓万俊,湖北画报社主编晏银忠,湖北省作家协会创联部副主任吴小斌,湖北省作家简兆鳞,《民族文学》发行部副主任徐永利等参加了开幕式。

    北京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工作家协会副主席、《民族文学》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赵晏彪在发言中说道,鹤峰县委县政府以解决“八难”为突破口,建设独具特色的新农村,不但具有创造性,也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远景美好;鹤峰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里的土司文化、土苗民族文化、富晒茶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底蕴丰富,对打造旅游精品前景非常看好。湖北省自古出作家,鹤峰作家群已经成长起来,但要沉下心来,潜心于生活,深入思考,多写作,常体验生活才能出精品;同时政府也要着力培养文学艺术人才,推介力作,要有打造精品的意识,在这个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县领导班子带领下,“特色文化名县”的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