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租田种水稻”的冷思考


    湖南省浏阳市7位领导干部合伙租下农村2.8亩稻田,牵头的是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易佳良。戴草帽的“农夫”易佳良指着劳作的田地对来访的记者说,“这是我在村里租种的田地。种田是我的爱好,我只想工作之余把劳动当作锻炼身体,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2008年4月28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市委书记“种田休闲”,的确是个新鲜事,并引来很多褒奖溢美的声音。有人认为书记能来种田是个好事,他可以亲自体会农民的不容易,深入农村了解情况。还有网友小结了易佳良“种田休闲”的“三不原则”——一是“不作秀”,他租田种地没有任何“政治目的”;二是“不劳民”,这其中都是与普通农民种一样的操作程序,没有任何特权的影子;三是“不拔高”,对易佳良种田,此前当地媒体当作是书记的个人行为,均表示沉默。但是,笔者认为,对市委书记“租田种水稻”一事还是应该冷静思考一番。 

    当然,与有些领导干部将“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吃喝玩乐、拉帮结派、跑官要官等不健康、不廉洁的行为上相比,易佳良“租田种水稻”的确有很多积极意义,比如可以走进农村、感受劳动、亲近农民等等,但是,说这样的行为,一点政治目的没有,就有点让人不理解了。领导干部做任何事,都应该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当然目的必须是合理合法的,不能有非法无理的目的和企图。其实,“租田种水稻”,可以更好地向老农学习,更好地了解农业和农村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目的”,而一味地辩解说,“纯粹是玩一玩,休闲,回归大自然”,就有点“哗众取宠”了。再说,即便是个人爱好,非要带上秘书、司机,还要乡党委书记带上农业部门的干部共同参与吗?难道是要让每一个人都来为自己的“个人爱好”服务或效仿吗?再三解释说不是作秀,可却处处给人感觉就是在“作秀”。 

    我们坚决反对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是市委书记带领一帮人“亲历亲为”租田种水稻的时候,真的做到了毫无特权了吗?我看未必。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应松年认为,市委书记租地种田,很难判断是否合法,其中涉及土地流转等问题,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界定。既然如此,书记租田走了正常的“程序”了吗?尽管书记说不叫乡里干部过来,直接到田里去,但是下边的干部知道了书记要去种田,谁敢不过来?而如果下属再投其所好,都学着去“种田”,会不会变成“集体作秀”呢?还有,领导干部利用上班时间抛秧,也确实值得商榷。怕只怕,领导干部的个人爱好,演变为另类“长官意志”,蜕变为一种翻了新的形象工程。另外,一个市委书记真能像农民一样自己掏钱去买农药、买肥料,并能不用公家的车吗?恐怕很难! 

    领导的行动,向来就是地方报纸、网站、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最终报道的重点。说地方媒体一点都不会“拔高”,那也有点牵强。如果真的对易佳良种田,此前当地媒体当作是书记的个人行为,均表示沉默,那么现在为什么又要去长篇大论的去宣传报道呢?难道仅仅是为了帮书记澄清一下“租天种水稻”就是为了个人爱好,不是带有某种“政治”目的的?孰不知,如此欲盖弥彰的行为,恰恰给人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领导干部担负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就应该率先垂范,做好群众的贴心人、领路人。就拿“租田种水稻”来说,如果能够很好地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摸索,搞出示范田、样板田出来,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而当记者问到有人说书记种的田是“样板田”时,易佳良却连声否认,没有,没有,我们不搞样板田的,也不搞高产田,我们也就是种普通的杂交优质稻。一点示范意义都没有,那不是在拿老百姓的田“开玩笑”吗?不去研究农民为什么会将一些田地抛荒,却自个儿地去租田种水稻,还要种两季稻,真不知想要告诉农民们什么?是在和老百姓“比试”吗? 

    我们提倡领导干部要有积极健康的个人爱好,但是,市委书记拿老百姓的田来“休闲”,笔者愚钝,实在不知道,到底想要倡导一种什么样的高尚道德?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所说,“在其位,谋其政”,市委书记的主要职责是为全市人民谋福祉,而不能为个人爱好花费太多时间。



新闻链接: 

    浏阳市委书记农村租田种水稻:"我没什么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