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案(上册)三十三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12[email protected]岁,属鼠)

刘谷雨(阳历1996430日晚9点过八分,阴历3月13,出生于长沙附二医院。出生时体重72两。钳产。轻度窒息。脐带缠颈。医生的打分是7分。

现在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大泉乡大坪中学读书,读小学六年级。

2008年刘谷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高职语文》教案(上册)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

(基础版)第一册

 

授课班级:高职水工一班、电力二班

授课教师:刘咏梅

授课日期:二00六年九月至二00七年一月

 

 

    《高职语文》教案(上册)三十三

教师:刘咏梅(副教授)

联系Email:

联系QQ359091935

联系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办

联系电话:0731----4080372

第三十三大节

课题:《项链》莫泊桑

教师:刘咏梅

 

教学目的:理清小说结构,把握作品主题,认识到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理清线索,重点研讨小说的高潮部分和序幕部分。

教学难点:玛蒂尔德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朗读法、研讨法。

 

(一)作家作品

       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有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项链》,中篇小说集《羊脂球》。

       他认为文学应当符合生活的真实,但又不是生活的照相。文学作品可以描写种种偶然性事件,因为“生活是由最相异、最意外、最相矛盾、最不调和的事物组成的”,但现实主义作品“布局巧妙”,不是为了创造奇遇。

 

(二)预习课文

      要求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线索。

      思考:

       1、本篇小说的故事节有结局吗?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作比较,在结构上有何不同之处?

       2、小说的结尾处写到项链是假的,在前文中有伏笔吗?

              

明确:

       1     只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没有结局。《林》一文有结局。

       2      有的。文中有三处做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

                一处是借时,女友相当大方,没有丝毫的犹豫;

                一处是还时,女友竟“没有打开盒子看”,显得并不很在意;

                     一处是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说:“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三)理清线索

               提问:

1、           小说以什么为线索?试列写提纲。

2、            本文开头6个自然段写玛蒂尔德少女时代和婚后生活最初几年的生活,对故事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3、           “丢失项链”是情节发展中的“逆转”,这一意外事件的发生,对人物性格的展示有何作用?

 

明确:

1)小说以项链为线索,通过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等情节展开情节,并将结尾的高潮构思得独物巧妙,使

整篇作品显得匠心独运、大放异彩。

             序幕:交代主人公出身和她的婚姻,她的梦想与苦恼。

             开端:借项链

             发展:丢项链、赔项链。

             高潮:点明真相,项链是假的,至多值500法郎。

 

2    开头交代主人公的出身、婚姻、梦想与苦恼,点明了故事情节发生的社会环境,展现了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端倪,从而为全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命运的显示了充分有力的铺垫。

     

 3    在丢失项链这前,主要是描写玛蒂尔德如何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的生活;丢失项链之后,玛蒂尔德陷入困境,她和丈夫一起以十年时间的辛劳为代价来还债,从而表现出她的性格的其他侧面。

      例如她诚实守信,不仅竭尽全力借赔项链,而且要让所赔项链跟借来的一模一样,还项链时心里还惴惴不安。再如她不被厄运压倒,在穷苦的生活中一个铜一个铜子地积钱还债。但另一方面,当她回忆起当年那个舞会时,她仍然陶醉于其间。

小说对她的性格的多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使读者在批判她的同时,又给以理解和同情。

 

(二)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认真仔细体会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

 

(三)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