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守贞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浙江大学做了这个前卫实验,并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是一个在传统文化被重新发现过程中的复古做法. 婚前守贞是封建时代的做法,李银河就此问题指出,当时的情况能够使得这项要求看上去是并不违反人性,比如,古人结婚的年龄多在14-16岁,在当时,人的身体也刚发育成熟,并不存在压抑人性的问题.
婚前守贞,在古代是有社会收益的,因为那是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不遵守的人难免会受到诋毁和惩罚.
对于现代人而言,生理早熟是普遍现象,而结婚年龄却推迟到20岁以后,国家甚至鼓励晚婚,而事实上,确实有很多大龄未婚男女,在这种情况下,提倡婚前守贞,是守旧,是倒退,是压抑人性中最正常的生理需要.
讲究操守是应该的,但那不等于守贞,讲究生理卫生,也是应该的,同样并不应依靠守贞来做到.
婚前守贞和浙江大学的这么一个尝试,个人以为,不过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不具有典型性,只是人们因为好奇,媒体缺乏炒做题材而拿出来吸引人们的眼球之物,大可不必理睬,这不过是多元化的社会中的一个偶然现象而已,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没必要对此过于在意,随它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