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面对口吃的幼儿
——小班幼儿“口吃”现象及其矫正
案例实况:
清晨时分,当小班幼儿们都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着急的董瀚森小朋友突然走到我的面前告状:“曹曹曹~~俊逸打打打~~鉏鉏鉏~~~俊轶”。我轻轻地对他说:“别着急,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说,老师没有听清楚”。于是他吃力地告诉我:“曹~~俊逸打鉏~~~俊轶。”我于是完整地重复了他的话,他点点头便离开了!
案例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出董瀚森小朋友出现了小班幼儿初期的“口吃”现象,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那么为什么该幼儿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此我做了个跟踪调查,首先是他在幼儿园玩的时候,觉得有趣,模仿他在生活中看到的口吃现象,这个年龄段上的幼儿的语言调节技能还不完善,所以容易形成“口吃”。其次是该幼儿的年龄小言语发展比较弱,他的言语要经历一个脑、嘴协调和学习表达的过程,一着急容易表现出犹豫、停顿和重复。再次是父母对孩子言语能力的形成要求过急,当孩子学话时,作过多的矫正让孩子学话,使孩子紧张,害怕说错话,说话时压力很大,失去信心而发生口吃。
“口吃”多在幼儿期出现,也最易在幼儿期纠正,如果在幼儿期不纠正,有时口吃可伴随终生。因此与家长沟通,共同进行矫正幼儿的“口吃”现象,首先老师和家长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听孩子说话,提醒他不要着急,慢慢说,当孩子说完一句话时,必要时我们可以给他完整的重复,让他感知到一句完整的话原来是这样表达的。其次是让孩子知道模仿有“口吃”的人说话是不好的,因为大家都听不清楚他讲的是什么,要表达的是什么,让孩子不模仿“口吃”的行为。再次是根据孩子言语表达的情况,教孩子朗诵儿歌,给孩子讲笑话、讲故事,孩子在玩耍时是最放松的,边玩边说,这对缓解幼儿的口吃现象很有帮助。最后是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口吃现象多因幼儿的心理原因所至,消除幼儿敏感、懦弱、急躁和退缩的行为,锻炼幼儿开朗、大胆、自信的态度就显得相当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对幼儿的观察,提醒和引导,董瀚森小朋友的口吃现象已经基本上得到了制止,而且也越来越有自信了!相信不久以后,董瀚森小朋友的语言一定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