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式扩张,7年来,中国铝业公司沿着这条独特路径执着前行,并于今年2月1日登上颠峰。当日,中国铝业公司对外宣布,联合美国铝业动用了140.5亿美元,收购了力拓在英国上市的12%股权。
这笔交易,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而且,该交易还抢在必和必拓提出并购力拓的新要约之前,令这个市值约2000亿美元、版图超过20个国家的矿业“巨无霸”颇为不爽。
“用全球的资源来服务于全球的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中铝总经理肖亚庆这样说。确实,作为国际市场上的“后来者”,尽管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让全世界的人受益,但是,在全球资源的话语权上,中国却一直没有与所做贡献匹配的份量,这也不难理解,为何此次中铝得手会让国人欢欣鼓舞。而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意识上甚至还停留在“全球化”是将产品、服务推向全球的初级层面;这也不难理解,何以专家会对中铝并购力拓众口一词地称许。
不过,如果据此过高估计中铝并购力拓的意义,甚至认为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源的争夺中占据了上风,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此次并购,在性质上属于财务投资,尽管中铝成为力拓的第一大股东,但不会影响到其董事会或管理层。其准确意义在于,中国企业挤进了全球顶级企业的谈判桌,成为一股尽管崭露头角但却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是次,中铝无疑开了个好头。
如果仅仅是坐在谈判桌前,而不能影响格局,显然也于事无补。但中铝的突袭,无出意料地打乱了必和必拓的步伐。3月初,必和必拓董事长安德称,要到今年年底才能排除反垄断和其他监管障碍,之后才会向力拓的股东提交收购要约。
可以说,尽管意识到“后来者要付出高代价”,尽管事起仓促(从准备到完成只用了3个月),尽管处境尴尬(10家顶级投行9家被必和必拓垄断),但是,中铝仍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目标。
更可以说,中铝此次并购完胜,实质在于其意识的突破。可以设想,如果中铝苛求完美而力求谋得管理席位,那么,最终极可能与必和必拓一样落败;还可以设想,如果中铝不是通过财务投资的手段突袭,结局同样另当别论;此外,正是有了“全球资源服务于全球经济”的大视野,才不甘于在国际资源市场做个虽然富足但却缄默的小角色,才会有联手美铝而不致“孤独求败”的妙笔。
力拓之后,下一个并购的目标是谁呢?中铝之后,下一个突破的中国企业是谁呢?显然,中铝之作,给了国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这笔交易,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而且,该交易还抢在必和必拓提出并购力拓的新要约之前,令这个市值约2000亿美元、版图超过20个国家的矿业“巨无霸”颇为不爽。
“用全球的资源来服务于全球的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中铝总经理肖亚庆这样说。确实,作为国际市场上的“后来者”,尽管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让全世界的人受益,但是,在全球资源的话语权上,中国却一直没有与所做贡献匹配的份量,这也不难理解,为何此次中铝得手会让国人欢欣鼓舞。而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意识上甚至还停留在“全球化”是将产品、服务推向全球的初级层面;这也不难理解,何以专家会对中铝并购力拓众口一词地称许。
不过,如果据此过高估计中铝并购力拓的意义,甚至认为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源的争夺中占据了上风,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此次并购,在性质上属于财务投资,尽管中铝成为力拓的第一大股东,但不会影响到其董事会或管理层。其准确意义在于,中国企业挤进了全球顶级企业的谈判桌,成为一股尽管崭露头角但却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是次,中铝无疑开了个好头。
如果仅仅是坐在谈判桌前,而不能影响格局,显然也于事无补。但中铝的突袭,无出意料地打乱了必和必拓的步伐。3月初,必和必拓董事长安德称,要到今年年底才能排除反垄断和其他监管障碍,之后才会向力拓的股东提交收购要约。
可以说,尽管意识到“后来者要付出高代价”,尽管事起仓促(从准备到完成只用了3个月),尽管处境尴尬(10家顶级投行9家被必和必拓垄断),但是,中铝仍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目标。
更可以说,中铝此次并购完胜,实质在于其意识的突破。可以设想,如果中铝苛求完美而力求谋得管理席位,那么,最终极可能与必和必拓一样落败;还可以设想,如果中铝不是通过财务投资的手段突袭,结局同样另当别论;此外,正是有了“全球资源服务于全球经济”的大视野,才不甘于在国际资源市场做个虽然富足但却缄默的小角色,才会有联手美铝而不致“孤独求败”的妙笔。
力拓之后,下一个并购的目标是谁呢?中铝之后,下一个突破的中国企业是谁呢?显然,中铝之作,给了国人充分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