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设立生活必需品调控基金干预物价
“在当前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同样一件商品,在偏远区县农村往往比主城区贵,加大了偏远地区群众的负担。”王晓琳代表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 针对这一现象,王晓琳在调研后认为,物流费用过高,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是主要原因之一。
到北京参加“两会”的王晓琳介绍,现在运往主要城市的农产品都享受“绿色通道”优待,但从城市运往偏远区县以及农村地区的商品,却没有“绿色通道”。农村交通条件落后,市场分散,由于运输路途遥远,过路费多,燃油费高,致使配送商品的成本居高不下。据测算,配送到农村乡镇网点增加的物流成本,约占其在省(市)内物流总成本的30%;每销售100元商品,农村市场要比城市市场多增加物流费用1.5%。
“正规商品在农村的售价比大城市还贵,当地农村群众自然很少买,这无疑影响了正规厂家商品在农村乃至偏远地区的市场竞争力。”王晓琳代表说,这也使得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三无”产品、过期食品、不合格商品以及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有了市场。
如何改变部分农产品及其他商品农村价高于城市价的现状?王晓琳建议建立农村物流配送“绿色通道”,对核准的农村物流配送车辆免(减)收过路过桥费,降低农村物流配送成本。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政策倾斜,对参与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纳入扶持范围的企业经营特殊专营商品,如非处方药品等放宽市场准入,让建成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此外,还应加大对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支持,尽快出台扶持开拓农村市场龙头企业的财政支持政策。
“在当前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同样一件商品,在偏远区县农村往往比主城区贵,加大了偏远地区群众的负担。”王晓琳代表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 针对这一现象,王晓琳在调研后认为,物流费用过高,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是主要原因之一。
王晓琳介绍,现在运往主要城市的农产品都享受“绿色通道”优待,但从城市运往偏远区县以及农村地区的商品,却没有“绿色通道”。农村交通条件落后,市场分散,由于运输路途遥远,过路费多,燃油费高,致使配送商品的成本居高不下。据测算,配送到农村乡镇网点增加的物流成本,约占其在省(市)内物流总成本的30%;每销售100元商品,农村市场要比城市市场多增加物流费用1.5%。
“正规商品在农村的售价比大城市还贵,当地农村群众自然很少买,这无疑影响了正规厂家商品在农村乃至偏远地区的市场竞争力。”王晓琳代表说,这也使得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三无”产品、过期食品、不合格商品以及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有了市场。
如何改变部分农产品及其他商品农村价高于城市价的现状?王晓琳建议建立农村物流配送“绿色通道”,对核准的农村物流配送车辆免(减)收过路过桥费,降低农村物流配送成本。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政策倾斜,对参与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纳入扶持范围的企业经营特殊专营商品,如非处方药品等放宽市场准入,让建成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此外,还应加大对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支持,尽快出台扶持开拓农村市场龙头企业的财政支持政策。
长期在商业系统工作的王晓琳说,出于安全和战备的考虑,我国对粮油储备相对做得好些,对肉类和蔬菜的储备就差了。
“肉类储备工作多是肉联厂在搞,但由于无法与市场上的鲜肉竞争,许多肉联厂已不储备肉类了。”王晓琳说,“亏本的生意企业肯定不会做,要靠企业来建立肉类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备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政府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建立一种储备机制。”
政府如何来建立生活必需品的储备机制呢?王晓琳建议政府从财政拿出一笔钱来,设立生活必需品调控基金。“储备工作依然由龙头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来做,政府可通过调控基金来对这些储备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这些企业建立储备后,一旦遭遇价格异常,即可动用储备来平抑市场。”王晓琳说。
实行长期价格干预
包括重庆在内的许多城市,都启动了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的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王晓琳认为,生活必需品涉及到千家万户,应考虑将临时价格干预变为长期的价格干预。
“纳入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的多是行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对市场能够起到足够的影响作用。”王晓琳说,“长期价格干预与政府调节基金应配套使用,既然这些在行业里有话语权的龙头企业承担了调控价格的职能,那么政府就应配套给予一定的补偿。”
她举例说,就像重庆出租车燃油补贴一样,政府拿出一笔钱对驾驶员补贴,驾驶员利益没有受损,老百姓乘车也没受到影响。因此,政府应对纳入长期价格干预的企业进行测算,并由政府的调控基金给予一定的补贴,让生活必需品价格能趋于合理。
李明昌代表提出:物价统计指标体系需完善
各种物价指数既是社会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信号。当前物价统计指标首要问题是不够完善,缺乏一个内涵丰富、多层次统计、多角度观察的完整体系。比如,现在一般只公布当前CPI指数,没有能反映物价中长期趋势和通货膨胀程度的派生物价指数,制约了对物价形势的客观判断。对百姓来讲,就是常常感到发布的数据,与自己身边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不一致。
此外,物价数据信息的透明度也不足,增加了相关学术研究机构的研究判断难度。对专业性较强的一些物价数据指标,向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也不够。“有的时候,许多群众根本看不太懂数据信息的意思,甚至产生误读,有可能给国民经济运行带来负面效应。”
如何更合理、有效地实施物价监测、分析和判断?李明昌代表建议,一是丰富和完善物价统计指标体系,如适时调整分类指数权重,编制反映中低收入阶层消费状况的物价指数,研究和编制多种派生物价指数等。二是增强统计工作透明度,制订必需的信息披露制度,尽可能扩大统计数据公开的范围和深度,实行相关部门与学术机构的数据交流共享。三是加大对各种统计数据的解释宣传,保持数据公布口径的一致性,提高数据权威性,正确引导群众理解、判断,形成合理预期。
人大代表谈物价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