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营销”计划


       转头。再转头。楼下都是不停流动的车和人。我突然很好奇。从来没有对公路上的人这样好奇过。也许,是因为我在楼上,也许是因为我看到《旅行,重新打造自己》中亨利·米勒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旅行的目的地,从来不是地理名词,而是为了要习得一个看事物的新角度。”信了他的这句话。真灵。不经意间就新了自己。新了感觉。新了体会。
  当我以“不是人”或“新人”的眼光去瞥一眼楼下时就有了一点新思考。一辆辆车飞快地跑过,我就开始想象车里坐着是什么样的人。是好人吗?是坏人吗?是千万富翁吗?是刚结婚的人吗?是骗子吗?是奸商吗?是偷情者吗?是瘾君子吗?是明星吗?是刚刚害过人的人吗?是失业者吗?是逃犯吗?是老师吗?是退休者吗?是病人吗?他们去哪里呢?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呢?他们都是孝顺老人的人吗?他们心里都没有恶意吗?他们都有房子住吗?他们都爱北京吗?他们都不乱扔垃圾吗?他们身上都在飘动清新的气味吗?他们都是正直的人吗?想一想,这些都有可能。可是我们却无法分别出到底谁是谁?
  楼下的人继续在来来往往。中国人最多。13亿多。本来,人都一人一个模样,一人一个个性,一人一个喜好,都是独一无二的立于天地之间的,独特而奇美的。可是遗憾的是经过我们十几二十年的几乎“标准化”的教育和训练,人的个性开始逐步淡化,再经过“社会大学”的锻炼和洗礼,较大部分的人的“不同”都“相同”了。终于成了“标准人”了。21世纪的人就像产品。“工业化”、“流水线”、“标准化”生产、生长、生老病死。人和人严重“同质化”。看一样的书、一样的电影、一样的电视剧、一样的报纸、一样的新闻,与跟自己没有差别的人做朋友、做同事、做事情,想法和思路一样,看法和建议一样,价值观和财富观也一样。
  本来中国可以比现在精彩几百倍,就是因为我们相同的人太多了,“同质化”得太严重了,表面13亿人,其实按照“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来分类,13亿人也就算几千万人,所以我们的创造力和改革力还是不算强。
  这又是一个问题。我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有一个想法:在中国启动“人营销”计划,把人本来的爱和爱好、个性和天分、不同和差异都给找回来,找出一个人的独特销售主张(卖点),塑造自己的品牌,设计自己的标志,规划自己的人生,建设自己与众不同的事业,张扬自己的个性,只有把自己这个“产品”在13亿人群中营销成功,从人群中冲出来,才谈得上人生富足、大好前程。
  美国一位总统曾对他的幕僚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受不了这里的热,就滚出这厨房。”如果我们受不了人群的热,就营销自己,冲出来。如果不懂怎样营销自己,就去求助“人营销”公司,如果没有这样的公司就去开一家这样的公司。
  不要太正常。越正常越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