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洞里花尽无
梁静
我们终于来到了桃花洞,这是筹谋了许久的失望,不是桃花洞里无桃花,而是我们不懂得尊重她的花格。习惯了人为操纵一切的人类,总是幻想牡丹会在一夜之间谄媚地盛开。
一条深沟,弯曲看不到头,高数十米的崖壁上,横裂出一条窄窄的缝隙。爬上去,里边供着三尊女佛,我能分得清其中的两位:文殊和普贤,另一位一样束起高高的发髻,弯弯的眉毛,慈祥温和。新做的陶制香炉涂了一层佛黄色,上边写着“阳光普照”,之下是隶书“三十里桃花洞”。缝隙上边突出的崖壁上阳刻着一尊如来,周围挂着些红布,上边写着些有求必应的虔词。桃花洞隶属汾阳市向阳村,向阳村林场、向阳河灌区和向阳村全体村民在佛前挂了一面供旗:奉小佛爷爷 万事如意人常乐 历史文化展宏图。
桃花洞并非洞穴,而是狭长的深沟,这里草木繁盛,崖壁的空隙间全是绿色。刚刚春暖花开,所过之处青绿喜人,除了暴露在外的岩石。我们偶尔会在路两侧靠里的地方看到一两棵桃花尚未凋落的桃树,同来的刘经理一边开车一边数,五棵,哈哈,五棵。我们慕名而来,看到五棵开花的桃树,其余的竟已凋谢,剩下的这千百朵也已经卷起花叶,不再娇艳。倒是道路两边如菊花般恬静的黄色小花,风头正渐,旁边零星着几堆牛屎,更突出了她的貌美青春。
一路走去,几处都供着佛,这些佛多嵌入在崖壁之上,在一处略为宽阔的又一个拐弯处,有一尊装饰一新,高约三米的大佛,佛前置有香炉,免费供人参拜。我向来对佛有敬畏之心,但并不喜欢利用她老人家收取银根的人为形式,这次再拜,心里平静而虔诚,感觉佛光真的普照了自己。崖壁一侧下方的崖隙里,排列了三块重修碑记,钻进去看,分别是乾隆、嘉庆、道光年间重修石佛碑和两块重修庙阁记。碑文倒是字迹清楚,也有些被破损之处,影响了理解效果,也因为古文字水平太差,因而我的理解是,这里曾经是一条大河,发过大水,因为佛祖保佑了生灵,所以这里的百姓才安居乐业。对面,磨平了一长二尺宽一尺的长方型石壁上,也刻有一块“重修石龛庙宇记”,时间自然是最新的,碑文也很简单。
继续向前,两道水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沿成形的车辙越涌越浓,与车轮咬合之后,哗哗直响,干燥的春季,有些炎热的中午,浮在这两条水痕中,听着这哗哗的水声,再听着《春江花月夜》的古调,就仿佛行走在水上世界,喝了清凉的泉水,真个是高山流水,惬意无比,身心俱爽。想要寻找这源头在哪,沿着小路,七拐八绕,弯弯曲曲,同伴是四位摄影人士,不时下车虏些桃叶残花、路上行车、佛祖碑文、流水野花、古砖旧瓦什么的,相互品评间便打发了时间。游玩,有时并不在于景有多好,更在于人的心境如何,相随之人,若是品味高雅,趣味一致,所吐语言不让人反胃,则景在心中,不展也罢,就如同今天,桃花洞里并无桃花,我却自在其中,谈摄影、谈艺术、谈所想所知,舒服畅然。
桃花洞的深处,是中铁十二局、吕梁山二号斜井的施工现场,那两行渐行渐浓的水流,即是从这里喷出。找到了源头,内心却有些被愚弄的感觉,仿佛那曾经陶醉在水上的惬意都不真实了些。坐在高高的沙堆上,置身于这有些无奈的苍凉中,听到一句令人更加难受无比的话:“有时候,追求了很多年,才发现人家捡就能捡一堆,自己还在那里当宝贝当奋斗目标似的虔诚与尊重,其实不过是一堆垃圾。”又一次在基层人对艺术追求的感悟中感到了心痛,刀绞一般。
我们很难接受把自己心目中的崇高追求喻作垃圾的事实,然而谁又不在清醒觉悟后这样反思?我们太容易把自己蒙骗,久了之后,发现不对也还要继续,否则何以对得起这奔波了一日的努力,即使内心在自嘲着自己行走在水上的幼稚,却依然得面带微笑说,刚才的感觉确实舒服。因而我们复又昂起头说:我们活的是过程,追索中悲与喜的瞬间,至于结果,并不重要。
三十里桃花洞,多好听的名字,我们慕名而来,却不肯把失望写在脸上。
此日之游,同行者,刘岗大师、梁达老兄、刘志强经理、刘志宏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