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要量力而行
两年前,在与宅急送副总聊天时,一起谈到了企业的扩张问题。据他讲,当时宅急送在全国快速扩张,分公司一下子就增加到数百家。迅速扩大的网络向企业的管理能力和资源架构提出了严峻挑战:经营人才稀释,管理成本剧增,企业间信息传导失真,等等。最直观的表现是财务数据显示: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降低。所幸的是,对财务数据很敏感的企业领导人迅速采取了收缩策略。由此,避免了一场可能葬送企业大好前程的“扩张灾难”。
人,天生具备强大的创造力,但这种创造力在一个时段之内是一个“定量”。一个企业的决策者,究竟具备多大的市场创造力和资源驱动力?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是一个“定量”。所以,当企业决策者在考虑进行扩张时,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做个仔细掂量。
张瑞敏在砸毁几百台不合格冰箱时,绝对不会想到,今天的海尔全球销售额会做到1000多亿元。但此举彰显了张瑞敏骨子里那“不破不立”的强大创造力。当这种创造力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成为一种“变量”时,企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兼并——重组——扩张,已成为现代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加速器,但快速烤就的“企业蛋糕”却未必鲜美可口。太多的中国企业总是在辉煌中崛起,在悲壮中消亡。通过大量的企业样本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企业走过的路径竟是如此雷同:
长虹在成为产销量最大的中国家电制造企业后,陷入漫漫调整期;
联想在成为最受景仰的中国IT制造企业后,曾陷入长时间的灰色战略收缩;
盛极一时的资本玩家“德隆帝国”,在整合不相关资产数千亿后,迅速瓦解。
令人称奇的是,这些企业的问题,全出在一个共同的环节上:扩张。
扩张——成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滑铁卢”!
同样对这些企业样本进行分析,我们又得出一个不得不让人警醒的结论:中国企业鲜有具备战略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家——至少目前是这样!
前几年,首都机场在全国快速兼并了1/3能进行商业营运的区域机场。但需要考量的是,这些机场是否真正具有商业营运价值?
资本运作,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更不是企业账面上的“资产”堆积,而是对能创造再生价值的资产进行修正与盘活。
首都机场的兼并行为,是资源型扩张,单纯的资源型扩张,往往潜藏着巨大风险。现实中的状况是:有的资源不但不能为企业创造即期价值,还会成为企业难以消化的长期负累!
扩张,要量力而行。
如果自不量力,对一个企业来说,就是一个灾难的开始。
2008-3-26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