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要淡化韦尔奇?


我们为何要淡化韦尔奇?

    美国人Betsy Morris 在《财富》中文版上撰文《忘掉韦尔奇》用了一连串的反问——韦尔奇怎么了?韦尔奇过时了?我们还需要韦尔奇哪些思想?

    Betsy Morris认为,时过境迁,美国的商业领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可是他们的控制权和工作保障却大不如前。市场波动变幻莫测,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者带来的压力让人窒息,中国和印度的竞争对手更是咄咄逼人,结果使得以往的规则开始过时。

    世界不仅仅是平的,也是三角的,立体的,上下的,左右的,前后的。

    于是,一场彻底反思塑造韦尔奇及其时代的基本假定的运动,这几年已席卷美国的高级经理层。

    我们不仅要问:强调市场份额真的应该被奉为圭臬吗?公司的短期股价以及推动股价的季度性每股盈利真是衡量 CEO 成功与否的最佳指标吗?取悦华尔街的管理方式究竟会对公司的长期竞争力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

    然而在中国学习韦尔奇的呼声却显得非常另类,那些所谓的继承正接受着来自市场和时代的挑战。中国企业其实并不具备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通用的成功经验不能复制。我只能说韦尔奇还是韦尔奇,韦尔奇没有过时但世界变化了,市场变化了,商业模式变化了,继承和创新韦尔奇继而颠覆行业规则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那些告诉我正在研究韦尔奇的企业家们,其实他并非真正从内心走进过韦尔奇那个时代的企业与市场心路,幸灾乐祸的肤浅的照葫芦画瓢或者充充脸面的榜样学习,却在深刻地伤害着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文/于清教)

    看看那些旧规则吧,我们需要怎样的反思?Betsy Morris的观点我加了部分解读,让我们来深刻反思——

旧规则:大块头有大地盘

    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使得规模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产能并不代表竞争力,中国制造十几年来进入了产能竞赛的畸形怪圈。视韦尔奇为“掌上明珠”的张瑞敏们不能再把规模看成第一了,我们必须更多的去追求效率、质量,而不是埋怨利润薄如刀片。

    地盘越大,消耗越大,效率越低。第一,不是量上的第一,而是质。中国企业未来需要质的生存。看看YKK,做着小小的拉链却成为行业真正的第一,它的利润支撑着YKK走了74年。

    解决之道: 灵巧至上;大者反受其害。

旧规则:成为市场中数一数二的公司,成为第一。

    你取得怎样的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人们优先选择的公司。量变并不一定质变,但质一定能引起量的波动。

    解决之道: 找出细分市场,创造新事物。

旧规则:股东价值至上 

    本末倒置是股东价值理论极端化的体现。

    解决之道: 顾客不是上帝,而是你的需求者和被需求者。

旧规则:精兵简政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眼睛向内看的文化只会让公司变得脆弱。如果在这个世界里你不去关注外界,你就真的会失去优势。只盯着内部的效率而忽视外界的变化,知道搞内部斗争,却不知道外面早已是市场的世界大战。

    解决之道: 向外看,而不是向内看。

旧规则:给员工排序;留下最优秀的。

    人们工作不是为了争夺第一或第二,或者从资产中得到 20% 的净回报,他们希望有使命感。他们工作,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意义。论资排辈让企业越来越臃肿,更多的二把手培养出更多的三把手、四把手。

    解决之道:21世纪是任用有热情的人的黄金时代。那些保持好奇、持续探索与敢于举手表示不同意见的人才是顾客需要的人,而不是企业决定淘汰的人。

旧规则:聘用有魅力的 CEO

    解决之道: 一定要聘用有勇气有责任感的 CEO。

旧规则:崇拜自己的能力

    拥有“灵魂”,对公司而言非常重要。其重要性甚于投身伟大事业,甚于在高级经理的薪酬问题上保持透明度,甚于遵守环境法规(尽管灵魂就包括这些方面)。越是崇拜、神话,越是远离团队,能力是变化的,就看你如何适应变化的需求。

    解决之道: 崇拜灵魂,让商业智慧成就强大。

推荐阅读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