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忠的去世在新县乃至信阳市人口计生部门影响很大:
与此同时,一篇题为《如山情怀铸国策》的追记通讯逐级上报,至今,2800多字的文章还能在“中国人口网”上找到。通讯中写道:“(郭世忠)年仅46岁,殉职在工作岗位上。”
然而,就在一切感动尚在继续时,群众的爆料犹如一声霹雳:郭世忠是在2月26日晚上应酬饮酒过度死亡的!(3月11日《东方今报》)
从记者对抢救郭世忠的医生及郭世忠当晚活动的娱乐城相关人员的采访资料看,郭世忠当晚酒后去娱乐城并一直到深夜,肯定是没有争议的事实,那里的服务人员声称对郭世忠很熟悉,说明他是该娱乐城的常客了。
该报记者本来是响应新县有关部门的号召,挖掘郭世忠的先进事迹而来的,也就是要对郭世忠的事迹作“正面宣传”。可这样的正常采访,有关人员却有意回避,说明有关部门在追授郭世忠为“优秀共产党员”并给他记三等功的时候,对他的死因早就了如指掌了。
既然有关部门知道郭世忠是为何而死、死在何处,为啥还要追授追授郭世忠为“优秀共产党员”并给他记三等功呢?
作为一个县的计生委主任,要是喝酒醉死的消息传出去那是多么不好?何况该县隶属于“禁酒令”执行得最为严厉的信阳市。这个市曾对外宣布,去年上半年因实施“禁酒令”,仅节省的酒钱就达4300万元,如今乡镇领导请计生委主任喝那么多的酒,县领导恐怕很难向市政府交待。可一个正值壮年的主任,怎么就好端端地死亡了呢?于是,以“因公殉职”不但可以化解上峰的责备,还可以更好地安慰死者的家属,真可谓一箭双雕。
只可惜,这一闹剧终究还是难以演绎下去,真相很容易就浮出了水面,新县有关领导这样处理问题,其实是典型的掩耳盗铃。
这一事件不禁让我联想到一个月前,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王志平在办公室被杀,10天后即被该市追认为“革命烈士”。外界虽然对王志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普遍感到不解,但授予方却至今置之不理,整个事件正慢慢被忘却。
由这两件荣誉授予事件,我们不妨再扩大一下怀疑面。我们要问一问过去诸多获得荣誉的人物:你们的英雄事迹都是真实的吗?那些笔杆子们究竟帮你们“拔高”了多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