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与农民工代表对话有深意


    历史将记住这一时刻!作为本届全国人大3名农民工代表之一的胡小燕,昨天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里,面对共和国总理,略带紧张地履行着光荣使命——“能代表农民工审议报告,我倍感责任重大……”(3月8日《南方日报》)

    看着温总理和农民工代表胡小燕对话的画面,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话中的总理笑容可掬,没有什么讲究,没有什么架子,是那样自然,那样随便,笑的那么开心,那么由衷,笑容里饱含着对农民的关爱,对农民工的深情……这种朴实的平民形象,这种慈祥的长者风范,这种情景交融的和谐气氛,有谁不为之感动和景仰?

    其实,温总理关怀农民工,早已成为感动中国的经典话题。从总理为农民工讨薪,到国务院出台40条措施,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以及关注农民工子女上学等等,无不牵挂着总理的心肠。“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农民工”,这是2006年4月总理视察广厦重庆一建工地时,说出的让农民工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话。而在今年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直接提到农民工的内容至少有九处,然后再加上农村流动人口,农村转移劳动力,其实指的是同一群体,加在一起就有十几处,足见中央政府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关注。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在对话中,胡小燕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优化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增加农民工收入,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政府更加关注农民工子女,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总理对此早已了然于胸、深思熟虑,他动情地对胡小燕说:“梦总会实现的!你提的那么多好的建议,会一条一条办好办成的,但需要过程,需要时间,农民工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今年春节联欢晚会,农民工还上台演出了一个节目——《农民工之歌》。”

    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感到,总理一番饱含深情的话语,既体现了总理亲民、爱民、恤民、近民、为民的高尚情怀和人格魅力,也彰显了党和政府对农民工切身利益维护的信心和决心,更透射出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所说的,“我觉得今天总理和农民工的对话是有历史意义的,一个代表两亿农民工的人大代表可以直接向总理陈述她关于保障农民工权益的见解,并且得到了总理的回应,我觉得这就是社会主义民主。”

    可见,这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对话,其破冰意义将载入史册,这是国之幸,民之幸,不仅农民工高兴,而且广大农民也高兴,全国人民都高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只有让善待农民工,让农民工真正享受到他们的劳动成果,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现代化才是真正意义的现代化,和谐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所以,重视农民工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工作态度问题,也不仅仅是纯经济问题,而是对待民意的一种责任,一种态度。因此,温总理与农民工代表的对话,对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来说,具有鲜明的示范意义。只有把农民工的事情办好了,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才有希望,我们的惠民利民富民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新闻链接:总理与农民工的对话:“梦总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