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于2004年2月颁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以下简称《评级体系》),其基本思想源于美国的CAMELS评级体系,但二者本质上仍存在一定区别:美国的银行监管程序中,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是极为重要的监管环节,CAMELS评级体系因此而变得更富有弹性和时效。通过风险评估,银行监管人员可以及时识别不同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风险评估结果为强的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并在检查过后调整对该机构的CAMELS综合评级。
相反,中国银行监管程序中缺乏风险评估环节,无论银行的安全稳健状况如何,一律按《评级体系》规定每年评级一次,从根本上有违“风险为本”银行监管理念在降低监管成本的同时提高监管效率的初衷。
再者,美国的CAMELS评级体系中,综合评级的结果不是各单项要素评级结果的算术平均数,而是取决于监管人员对各单项要素评级结果的综合评判,采用的方法通常是定性分析和主观评价,对各单项要素的评级也是基于对各个具体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后作出的。无论是对单项要素的评级还是最后的综合风险评级,都是在综合权衡各项评级指标和评级要素对银行的稳健性影响的基础上做出的。
中国的《评级体系》采用的方法是打分法。从表面上看,似乎《评级体系》更为客观和科学,但进一步分析的结果却恰恰相反。《评级体系》在对各项要素打分时,将每项评级要素及其评级指标都做了细致划分,而且还分别设置了最高分值。这样,即使某一问题再严重,其结果也无非是该项指标得分为零,监管人员没有余地就这一问题所暴露出来的风险做更为准确的评价。从对整个银行的风险识别和衡量来看,监管人员的权力其实被限定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银行监管工作的艺术性和综合性很难体现。
相反,中国银行监管程序中缺乏风险评估环节,无论银行的安全稳健状况如何,一律按《评级体系》规定每年评级一次,从根本上有违“风险为本”银行监管理念在降低监管成本的同时提高监管效率的初衷。
再者,美国的CAMELS评级体系中,综合评级的结果不是各单项要素评级结果的算术平均数,而是取决于监管人员对各单项要素评级结果的综合评判,采用的方法通常是定性分析和主观评价,对各单项要素的评级也是基于对各个具体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后作出的。无论是对单项要素的评级还是最后的综合风险评级,都是在综合权衡各项评级指标和评级要素对银行的稳健性影响的基础上做出的。
中国的《评级体系》采用的方法是打分法。从表面上看,似乎《评级体系》更为客观和科学,但进一步分析的结果却恰恰相反。《评级体系》在对各项要素打分时,将每项评级要素及其评级指标都做了细致划分,而且还分别设置了最高分值。这样,即使某一问题再严重,其结果也无非是该项指标得分为零,监管人员没有余地就这一问题所暴露出来的风险做更为准确的评价。从对整个银行的风险识别和衡量来看,监管人员的权力其实被限定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银行监管工作的艺术性和综合性很难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