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部级市长,25平米也能正常办公


今年初,国家监察部开始着手全面清理政府机关近年来兴建办公楼、培训中心等情况,清理豪华办公楼,并对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半年多以后,《楚天都市报》发表了《武汉市委市政府大楼简朴陈旧被视为正面典型》的文章。该文介绍,武汉市委至今仍在1952年建成的原中南局机关办公楼里办公,人均办公面积约9平方米,行政处四名处级干部挤在一间25平方米的房内办公,所有后勤部门和纪委、政法委的部分处室,被安排在地下层办公。

相对于市委来说,市政府办公楼则相对宽松,这坐建于1985年的9层办公大楼,人均办公面积已经达到12平米左右,市长、副市长的办公室是25平米。

虽然武汉市是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经济发展也是非常之快,经济总量更是稳坐华中老大的位置。但即使是副部级市长,就工作需要而言,25平米的办公室其实已经足够了。

而今,央视将这一非常正常的事情作为正面典型来大力宣传,说明当前中国这样“寒酸”的市委市政府办公楼已成稀罕物了。此前,被抄得沸沸扬扬的卢氏县委土坯房办公一事,却因受到前任书记杜保乾贪污受贿一案的影响,继续作为正面典型已经没有多少宣传价值了,而看到武汉市这位副部级市长的办公室为25平米,我的第一感觉则是“真实”。

为什么各级地方政府对大兴土木建造办公楼特感兴趣,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机构和人员的膨胀推动。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中,中国的机构处于快速膨胀阶段,机构的膨胀导致人员的膨胀,办公人员多了,新建、扩建办公楼也就顺理成章了;二是错误政绩观的引导。很多地方政府领导总以为把城市搞漂亮了,自己就有了政绩,哪管大量的市民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因此,市区主要道路两旁高楼林立就成了一道风景,政府部门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就理直气壮地带头建设高标准的办公楼,很多地方的政务中心甚至建成了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三是浮躁社会风气的带动。官员的豪华办公室其实和官员的高档轿车一样,无非是相互攀比的结果,比谁更有派头,其实是在比谁“混”得更好;四是基建黑洞的诱使。近几年倒台的官员中,大多数和土地、基建有关,基建中存在的黑洞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地方领导热衷于大造办公楼,也很难说和这一因素无关;五是为了满足个别官员的特殊需要。很多级别不高的官员,也拥有套间办公室,休息间、卫生间、洗浴室一应俱全,可一些无良官员却在办公室里、在公家配备的双人床上利用人民给予的权力,做下了一桩桩为人所不齿的龌龊事。

仅靠监察部的清理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应该及时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各级公务人员的办公室配备标准,让官员自纠和百姓监督双管齐下,对超标准者实施惩处,让官员在法定的的办公标准下办公。

 

相关新闻

武汉市委市政府大楼简朴陈旧被视为正面典型

河南卢氏县委在土坯房里办公50年引热议

卢氏县烂透了!县委书记被捕全部乡镇书记被双规

首发:http://blog.people.com.cn/blog/log/showlog.jspe?log_id=1191463041968450&site_id=4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