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腰斩”的是投资者的信心


    近期我国南方地区暴雪成灾,而在A股市场中,也正经历着一场股灾。自中国平安宣布1500亿元的巨额再融资计划之后,股指犹如掉线的风筝般直线下坠。从上次反弹的5522点一口气下跌到了4330点。并且,盘中一度击穿具有象征意义的年线。

    中石油计入指数后,由于其占有沪指权重的20%,因此成为左右上证指数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有了中石油这一“巨无霸”,上证指数的失真状况更趋严重。而中石油从挂牌首日见高48.60元到日前的低见23.80元,股价已被“腰斩”。也正是由于中石油的持续下跌,客观上导致了股指的大幅下挫。

    作为本次股指暴跌“罪魁祸首”的中国平安,自见高149元之后,便迈入了下跌之旅,股价最低跌破70元,与中石油一样,股价同样被“腰斩”。特别是在公布再融资方案之后,其跌势加速。显然,市场对于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纷纷用“脚”投票表示不满。

    中国石油与中国平安是目前上证指数中的权重股,其一涨一跌对于股指的影响不言而喻。尽管中国石油与中国平安股价被“腰斩”之后,大牛市启动以来的涨幅并未跌去一半,但事实上,本轮的暴跌,凸显出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已被“腰斩”了。

    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行情,都是靠资金在推动,而资金的背后则是投资者信心的具体体现。中石油与中国平安都是因估值“透支”遭到“腰斩”,而这却与目前市场的诸多政策有关。

    中石油的发行上市引发了市场对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大讨论。显然,在“新老划断”重启资金申购的政策之后,新股发行重又回到了“资金为王”时代。中石油挂牌首日,某机构席位抛了36亿元的中石油,按照当天的均价测算,该机构席位中签中石油达8000万股之多,相对而言,中小投资者欲想中签则太难了。如中签中石油最少需要86万元的资金,不是一般散户“消费”得起的。

    其实,中石油仅仅只是众多新股的缩影罢了。新股发行成为大资金、大机构的盛宴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正因为如此,市场上对于改革新股发行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而中石油上市之后,套牢资金超过千余亿元,几乎全部是中小投资者的血汗钱,这对他们信心的打击是毫无疑问的。

    有观点认为,中小投资者因为喜欢投机才被中石油套牢,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如果新股发行没有实施“资金为王”的政策,如果散户中签更容易些,许多散户投资者根本没有必要从二级市场中高价买入中石油,也不会因之而套牢。而且,如果不是机构投资者大量中签后欲卖个好价钱,并利用其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操纵中石油,中石油能有如此“卓越”的表现吗?答案是否定的。

    而对于中国平安来说,其巨额再融资方案触及了政策的上限,如果没有监管层的“默许”,上市公司敢于如此的“嚣张”?进一步讲,如果不是相关再融资的制度存在着漏洞,中国平安又怎能推出会导致市场暴跌的方案?

    针对市场的质疑,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竟然表示,不会改变再融资的计划。其信心如此之大,底气如此之足,这些又从何来?难道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的实施已是板上钉钉?若真的如此,在这一切的背后,又到底说明了什么?

    近两年的大牛市行情,股指是大幅上涨了,但牛市并非是所有散户的牛市,两年的投资者盈利情况调查数据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倒是上市公司借助于大牛市行情大肆“圈钱”,因此可以说这轮牛市是上市公司“圈钱”的牛市。

    在去年上半年散户投资者纷纷介入低价股、题材股时,监管层认为散户投机太猖獗,一声“半夜鸡叫”就将股指打得“变形”,也使散户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可当下半年基金重仓的蓝筹股也呈现出疯狂投机的迹象,并且放大了市场的风险时,监管层却选择了沉默。因此,管理层在对待市场投机、对待市场泡沫方面,至少没有一碗水端平。 

    证券市场最需要公平原则,也最能体现出公平的原则。中石油、中国平安股价被“腰斩”,其实已从某种程度中说明A股市场离“所谓”的公平还太远,这已真切地暴露无遗,笔者不能不对此表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