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古典经济学中我们很难找到企业成长因素专门论述,但完全可以找到有关一些观点和方法。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Quesnay)以《经济表》为中心在经济思想史上最早论述了社会财富的增长因素问题(1758)。认为资本和企业家是扩大农业生产所需的主要生产要素。他以工农业生产技术和对市场商品的有效需求的假定为基础来建立《经济表》。在他的那个年代,他提出了影响增长的三大因素——消费倾向、赋税和农业收益可谓抓住了要害。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他发展和修正了魁奈的思想,认为劳动、资本、土地、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制度环境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变量。在他看来,劳动分工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因在于劳动分工的发展。因此,系统地考察了技术进步(主要是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李嘉图虽然继承了斯密的学说,但他将考察中心转向分配问题,他从各种收入分配比例的变化来分析增长因素问题,离分析劳动组织内部增长机制似乎远了些。但他却十分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着眼于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的变革上。如果说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还未把宏观和微观经济学问题分开来的话,那么在19世纪下半叶到二战时期的西方经济学家则致力于研究微观经济学,把生产资源配置作为研究对象,在如何使企业利润最大化方面提出许多理论和学说,形成了完整的价格理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用生产函数描述企业的技术条件,而斯密和杨格的生产理论中心却是生产率(技术水平)与社会经济组织的关系。这些微观理论对于企业成长理论无疑是一种重要贡献。当然,由于它的既定假设,在黑匣子中研究企业,从而使市场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沟壑,未把企业作为对象来加以研究也致使企业成长理论存在很大缺陷。在二战前后期,由于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萨伊教条(供给能够创造其自身的需求)失灵。产生了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宏观经济学。由此也产生了以哈罗德和多马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从而把增长因素问题变成宏观经济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了。而企业成长中的增长问题被一些人忽略了。在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中主要代表人物是丹尼森(E·F·Denison)和库兹涅茨(Simin·kuznets),他们的有关分析对我们研究企业成长还是有启发作用的。丹尼森在进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中把该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他把经济增长看成是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投入的结果,其中土地是不变的,其他两类是可变的。至于要素生产率,他把其看成是产量和投入量之比,进而可以分解为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根据丹尼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增长因素按贡献大小的排列顺序是:知识进展(技术创新和管理、组织的改进)、完成的工作量(工作小时、劳动力构成、就业率等)、资本存量、教育和资源配置的改进。由此,该把知识进展看作最大的和最基本的因素。知识进展所包含的技术、管理、组织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均有影响。技术进步并不是唯一因素,还应包括管理技术、有关企业组织的知识以及各种技能。库兹涅茨运用大量统计资料对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长期趋势分析和截面分析,从而认为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认为知识本身不是直接生产力,必须经过中介因素的转化过程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这些中介因素就是指对物质资本的劳动力和训练所需的投资、企业家的能力、知识使用者的判断力。值得一提的是与马歇尔同时代的杨格(Yang)。杨格认为技术进步不应该是外生的,而应该是生产率与劳动分工关系演进的结果。规模经济是这个关系的最基本的特点。他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组织结构演进的结果,外行与内行生产效率的差别不但是专业化的条件,而且是分工发展的一个结果。由此他认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劳动分工的演进。技术进步则是这个演进过程的表面现象。他认为技术进步是源自劳动分工的发展,这是个经济组织的自我繁殖过程。由于分工的自我演讲会增加许多机械、设备、半成品专业化,因而使人均资本增加,创造出高生产率的技术。在杨格之后,舒尔茨发展了他的观点,强调劳动分工(规模报酬)与竞争的市场可以通过企业家的组织活动而相容。施蒂格勒提出了局部性学习,以解释专业化和学习的专业化可以促进增长。卢卡斯也沿着杨格思路提出了人力资本与专业化加速积累知识、技能作用有关,从而把人力资本作为企业增长的内生因素来解释。另一个西方学者默文·金的观点也是相当有见解的。他是在分析现代企业成长时提出如下看法的。认为现存企业的成长,部分是通过从发明者那里购买新观念、部分是通过内部扩张、部分是通过收购。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较精典的论述当属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在马克思看来,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增加积累,采取外延方式,即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二是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采取内涵方式,即提高生产要素产出率。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吸取有关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有用成果,并结合企业成长实际,确定有关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事实上,整个经济的增长是个量经济的总和,许多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就是直接影响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当然,在分析企业成长因素时,我们应该考虑到企业成长与该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而且每个企业自身的成长因素也有主次之分。本文中我们并不去讨论有关增长理论的偏颇。我们仅吸取对我们比较有用的思路和观点,提出作者对企业成长因素的分析观点。我们认为所谓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企业实力方面的因素也就是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二是体现企业自身质量方面的因素,也就是企业的生产率,它反映企业素质和效率;三是体现企业基础的因素,这就是企业规模。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较精典的论述当属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在马克思看来,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增加积累,采取外延方式,即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二是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采取内涵方式,即提高生产要素产出率。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吸取有关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有用成果,并结合企业成长实际,确定有关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事实上,整个经济的增长是个量经济的总和,许多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就是直接影响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当然,在分析企业成长因素时,我们应该考虑到企业成长与该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而且每个企业自身的成长因素也有主次之分。本文中我们并不去讨论有关增长理论的偏颇。我们仅吸取对我们比较有用的思路和观点,提出作者对企业成长因素的分析观点。我们认为所谓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企业实力方面的因素也就是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二是体现企业自身质量方面的因素,也就是企业的生产率,它反映企业素质和效率;三是体现企业基础的因素,这就是企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