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袭警案”二审的公诉人是“全国十佳公诉人”之一的季刚,辩护律师是曾获“全国优秀律师”和“东方大律师”称号的翟建,人民网记者吴焰称之“王牌对碰”。二审历时7个半小时,其中法庭辩论,即“王牌对碰”历时过半。因为辩论不是案件审理需要,是表演需要,所以貌似庄重的激烈的“王牌对碰”,其实不过是预谋好的双簧。
上海二中院的一审由于“公审”不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一审所以不敢公开,推测是警方与杨佳“谈判”不顺利,还没有就相关事宜达成“共识”。虽然警方控制了杨母,杨佳也很在乎母亲的安危,但要一个守法二十几年的青年,在心理上完成从守法公民向杀人犯的角色转换,恐怕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何况还要在法庭上“配合”表演。为确保万无一失,不得不在“公”上打折扣、作文章,把记者、亲属、市民都拒之庭外。
一审结束后,迫于舆论的压力,上海警方可能加大了与杨佳的“谈判”力度。二审所以敢于公开,估计是因为得到了杨佳的“配合”承诺。从庭审历时7个半小时看,为演好这场戏,让公众满意,上海高院、检察院、公安局、翟建等可谓不遗余力,费尽了心机,怎奈纸包不住火,是狐狸就藏不住尾巴。
一审判决书中那么多破绽和漏洞,难道全国级的“十佳”和“优秀”就看不出来?“十佳”、“优秀”尚且如此无知无耻,还奢谈什么依法治国、法制社会?此类“王牌”太丢人现眼了,太败坏检查官和律师的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