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珠三角中小企业投融资高峰论坛观点
由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和众多融资机构参见的高峰论坛,昨天在广州举行,会议决议成立珠三角金融服务联盟
1、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中小企业不要轻易转型
“中小企业不要因为外界影响而三心二意,不要轻易转型转产,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专注发展,持续创新,要往专业化分工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取得一席立足之地。”
这一点使得中小企业,更有了底气,规模小、和金融机构的挂钩少。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面前,(这是宏观问题)。中小企业更应该发挥灵活多变的特点,当然,根据樊的观点,灵活是在自身主业不能质变的情况下,自我修改,多创新。这一点对中小企业来讲意义太大了,也给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2、中小企业要回归实业
樊纲调侃: “金融是一张纸,说不定就什么都没有了!”
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教训之一就是企业要回归实业,回归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专业化竞争。任何一个产业,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都需要专注和创新,才能占领市场。我们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有巨大潜力,还可以继续往前。”
竞争就是比赛,比赛就是看谁是第一。像海尔、TCL就像运动场上的全能运动员,但是很多运动员,特别是世界级的运动员,大都是集中在专业在一个项目的努力。我们国家的刘翔就是在袁伟民主席的抓关键项目的指导思想下,突出出来的。中小企业就像运动的苗子,在高手云集的对手中,金刚钻才能突出出来。
樊纲强调:中国还是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不能跟美国去比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而忽视制造业,不要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需要解决7亿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这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要途径。“做鞋的并不就比搞高科技的低等多少,只要天下有人要穿皮鞋,就得有人造。不在中国造,就在印度造,那么为什么不在中国造?不在中国创造就业?各类产业包括低端的制造业还是有发展的必要。”
“而且现在危机来临,正是低价产品卖得好的时候。所以,要看到我们的优势,我个人对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还是有信心的。
这段话可谓是近几年对制造业最高的赞誉。制造业在互联网泡沫的光环下,失色很多。这不仅让我们想起了前苏联的悲剧。苏联当时大搞重工业,最后据说在中苏边境,用一个压力暖瓶就可以换苏联的电冰箱。樊说的太对了,我们中国人自己不造,等着去买别人造的,那时候恐怕天就变了。另外,中国的发展国家地位是我们领导人一再强调的,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讲好像是高调,现在樊这段话,是切入我们骨髓呀。我们的衣食住行才是根本的,怎么样才能给老百姓实惠,不就是这些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吗?只有奥运和火箭,那其实仅仅是我们的一小部分,只不过是个国家专业领域的事情,并不代表是老百姓的基础需求。
3、产权换资金也是直接融资
樊纲认为,中国目前最缺的是直接融资。由于没有创业板,而且中小企业板块门槛比较高,所以直接融资比较艰难。但上市只是直接融资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前期是一系列的融资,包括风险融资、股权融资,股权融资就是用产权换资金。“所以我们中小企业在这个时候,要多想想,有了前期的股权投资,还有后期的上市,那些风险投资和股权融资的基金,现在还是倒回来在寻找合作项目。中国的一些基金也开始成立,并活跃起来。所以要改变过去融资的一些模式,探索新的融资渠道。
个人认为融资关键还是看项目和创业者的水平。项目的设立还是很多时候,要根据现在的融资潮流和特点来考虑。风投公司有时候对那些传统行业的赢利感到繁琐,其实,今天是我们传统中小企的融资最佳时机。
4、中国明年可保持8%增速
樊纲认为,“金融危机最坏的时候过去了,但是,实体经济的衰退刚刚开始。世界三大经济体美日欧,今后两三年将持续低迷,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都是有可能的。我们需要有思想准备,外部条件不好,需要我们的政策力度到位,把下滑的趋势打断。我们要调整改革,增加国内消费。相比之下,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好的经济体之一。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通过政策的调整,我们能够最早走出低谷。”
现在大多时候讨论的都是国家政策,见效益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4万亿投进去,各方面还有一个反应过程,而且其中的环节衔接怎么样,也需要考验的。这个方面最多的就是给予信心和政策方面的支持。普通生活还是要一点一点的来积累的。
5、其他观点
央行研究生部副主席王自力:中国最缺的是社区金融机构
目前必须构建中小企业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定制融资产品,推动金融创新,支持多元化的融资模式。
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通过新建小型银行和完善现有银行功能,来构建新型金融体系。要积极探索解决社区银行,尽快推出新的放贷主体,完善民间放贷人条例,加快民间信贷体系建设。如果中国有几万家不追求大而全,服务机构仅局限于社区的金融机构,那么何愁中小企业贷不到款。
另外,为中小企业融资多元化探索有效的方式。内部融资,应该先于外部融资,通过出售效益不高的资产,获得必要的资金。采用购买选择权的租赁方式也可以获得融资。同时可以争取其他注资,如风险投资是最佳途径之一。
成长型企业要力争金融机构贷款,但是同时需要创业投资。一个企业从成长到高峰,在衰退期来临前可在证券市场上获得资金。在企业衰退期,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联合、兼并收购的方式来套现,并可通过对证券市场发行债权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鼓励企业二次创业。
刘焕泉(广东省经贸委副主任、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
新增22亿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
前不久,省委提出了从5个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首先是广东的金融机构,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降低贷款门槛;同时,要鼓励广东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学会借用资本市场;此外,还提出要加快广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政策的出台。
省政府决定,明年新增22亿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其中有10个亿就是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
打造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合作平台
官维平(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我们举办珠三角中小企业投融资高峰论坛,通过交流对接,促使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与中小企业加强合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作出贡献。
谢泓(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
珠三角金融服务联盟的宗旨是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协助解决中小企业投融资问题,不断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的指导和管理,推广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多样化,有效推进投融资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6、话题
中国要不要搞消费券?
专家认为在中国发放消费券成本高应着力提高收入
日前,包括“欧元之父”蒙代尔在内的一些知名人士提出中国可以考虑发放全民购物券。在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年会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认为拉动内需关键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劳动收入占GDP比重。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则认为发放消费券不可取,成本高,效果有限。
“发放消费券成本高效果有限”
“最近政策调整,也涉及到内需,比如有人在提议是不是能向居民发购物券。”樊纲表示,“我不完全排斥这个,但是我认为,效果有限,成本太高。”
樊纲说,中国台湾只有2000多万人,可以发,而内地人多发不起。其实各国做这件事情的效果都有限,日本前段发过,韩国也发了。“券是发了,但本质上都涉及到体制改革,当这个机制没有改革的时候,这些券消费者用了,反倒把原本要消费的钱储蓄起来。”
“增加劳动收入占GDP比重更重要”
李子彬认为,到目前为止,扩大内需的措施仍然不够强有力。1990年到2005年,时间过去15年了,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不但没有升,反而下降了12个百分点。我国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特别是8亿农民的收入长期增长缓慢,他们有消费需求,但是没有消费能力。而社会的中产阶层,也由于未来可得的新增收入不确定,再加上经济低迷,消费增长并不是特别明显。
“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保增长成为当下最重要经济工作。在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应该说这是抓到了问题症结所在。我希望明年在促进增长的工作中,要推进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调节分配收入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改善长期以来的收入分配比例失衡,真正做到投资拉动和内需拉动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