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同样也应该成为检验改革的标准
文/汪华斌
中国的改革来源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从而拉开了我们改革开发三十年的大幕;虽然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己身边的变化来论证改革的成果,但改革的后遗症同样也是有目共睹。然而可惜的是,我们这从“实践理论”中走来的改革;却只允许谈论改革的成功,却没有人谈论改革的失败。是我们的改革真的没有失败吗,应该不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身边同样有不少改革失败的事实。
巨大变化中,我听出了“改革使一切皆有可能”的感言;是啊!改革开放前我们的社会是很多条平行线,如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工科培养技术干部,文科培养老师;一切都不会混乱。改革开放后,这些平行线全部打乱了;农民进城当了企业家,工人下岗只有到农村去喂猪。干部政策同样变化多端,正规化毕业的大学生下岗;电大毕业的成为企业负责人。也正因为如此这“不拘一格的多元化变化”,引导无数英雄投身于改革并想创造自己奇迹。
首先我们知道改革前期的老年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本来认为自己退休依然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身份;结果改革使他们一夜之间走上了领导岗位,这就是改革带给他们的惊喜。然后依然是惊喜不断,从他们开始就形成了党、政、技术于一身的体制;使他们成为“全能型的集权人才”。紧接着是我们政府的全面放权,这些集权者一夜之间成为了现代皇帝;“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是我们改革带给他们最大的惊喜。
在“权力就是生产力”的年代,我们的老工程技术人员虽然技术蜕化;但他们依然是权威,所以连工作报告也当成技术论文而公开发表。谁叫他们是领导呢,领导的话就是最高指示;最高指示就比论文强,所以我们的专业杂志从此以后只发领导的讲话;而很少发专业论文了。因为领导的讲话发表时单位报销版面费,而老百姓的论文没有版面费报销;为了效益,我们的改革使专业杂志成为领导讲话的宣传报道了。
在这些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下,我们的老年工程技术人员平淡的一生却有个无限风光的晚年;他们不仅快速致富,而且是“全能型的权威”。看着这些一夜之间暴发的老工程技术人员,我们众多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在心动;认为这些人退休后就是自己顶上去了。谁知改革本身就是惊喜,这些老工程技术人员领导退休后竟然安排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接班;于是一夜之间惊喜又落在了年轻人身上。
看这些刚上班并准备买自行车的年轻人,却在一夜之间提拔到了领导岗位;于是自行车不买了,直接坐上了小车。更令他们惊喜的人,别人三代同堂还没有分到住房;他们还没有结婚就是四室两厅的新房到手。由于无知才能无畏,他们开创了不需要论证的投资;当投资失败后,他们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下岗;于是改革成为他们“摸石头过河”的实验场,成功的是他们的功劳;失败了由老百姓承担损失。
看着这些年轻人的改革机遇,我们后来大批的年轻人涌进;然而改革就是如此,后来的年轻人不仅没有提拔的可能,连岗位都没有了。最后我们这些大批涌进的大学生,不得不到工人岗位上去抢工人的饭吃。是啊!在大学生人满为患的时候,我们的改革又向工人倾斜;看我们那些工人技师吃香的势头,引得很多家长要自己的孩子去上技校;因为技师比工程师吃香,而且晚退休十年。
然而当我们的技校人满为患的时候,我们社会沉默了;到处都不需要人,于是就业这个以知识为衡量标准的产业竟然全面以关系为主了。在关系就业中,我们这些博士毕业的人也要对那些文盲老板而毕恭毕敬;因为人家是改革的成功者,而知识却成为改革的累赘。是啊!在一个权力关系的照顾下,农民能一夜之间成为老板或经理;而你博士也只能为他们打工,谁叫你没有关系呢。
改革使“关系成为生产力”,改革同样使我们的知识退出生产力的竞争;因为知识不能创造财富,而关系却直接带来财富。然而当人们冷静地一想,关系实际还是权力;没有权力的关系等于零,于是改革造就了我们社会全民当官的奇观。是啊!我们只有当官才能富,也只有当官才是人生最大价值的实现;因为当官能光宗耀祖,还能富贵众亲朋好友。是啊!“民在闹市无人问,官在农村客满门”,中国人现在没有人不知道当官好的了;所以全民争挤当官的独木桥。
当然改革也使有些不可能,如下岗人员肯定富不起来;也当不了官,这是唯一的一个不可能;因为被改革淘汰的人,改革是不会再照顾你的愿望实现。
是啊!改革使荒山成了树林,但改革也使农田荒芜;改革使我们竞争知识的途径更公平,但改革却也使知识退出了生产力的舞台。改革使我们打破常规,但改革也使我们无法无天;改革使我们当官的富起来了,但改革也使我们老百姓贫穷下去了。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审慎改革“使一切皆有可能”的结果;因为一切皆有可能肯定不对。因为改革是去掉不合理的部分,它应该是有自己确定的可能为目标;使要它成为可能的就是可能,而不应该成为可能的就成不了可能。然而可惜的是,改革使我们很多沉渣泛起;而且有的还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我们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改革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这才是我们应该校正的改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