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到底是多少?


    在任何一个国家,房价收入比是衡量该国房价是否有泡沫及泡沫大小的基本指标,而税收政策、利率、人口密度、住房结构与面积、货币升值或贬值、储蓄率、居民对房子的偏爱程度,都只是影响房价的次要因素。因此虽然日本人口密度高、储蓄率高、日元大升值、日本人偏爱房子、零利率,但因房价收入比过高,日本房价仍然长期大幅下跌。

    中国目前的房价到底有没有泡沫,泡沫有多大,中国房地产业还能否继续担当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拉动GDP的增长,是否会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大量不良资产,中国目前的房价收入比到底是多少是个关键。

    遗憾的是,因为中国房地产业的数据是半透明的,房价、租金、销量、销售额等指标,都没有非常准确的数据。笔者最近参加了中金公司2009年投资策略年会,有人向白宏炜提问指出,根据哈继铭的说法,上海的房屋租金回报率为约4%,而白认为只有约2%。白回答说自己的数据更真实。另哈继铭在演讲中强调,衡量上海的房价高低水平,不能以新房价格,因为新房均价只有约8000元/平方米,而二手房高达约15000元/平方米。所以中国的房价收入比是多少只能是雾里看花,根据不同来源的数据,得出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根据Wind披露的1999年至2008年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金额,可以算出全国商品房单价(表1)。与国家统计局在《2007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数据基本一致(表1)。

表1 中国商品房价格

年份

商品房销售面积(亿平方米)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房价(元/平方米)

统计局房价(元/平方米)

1999

1.34

2745.54

2049

2053

2000

1.7

3572

2101

2112

2001

2.08

4625.72

2224

2170

2002

2.5

5721.22

2288

2250

2003

3.22

7670.9

2382

2359

2004

3.82

10375.71

2716

2778

2005

5.58

18080.3

3240

3168

2006

6.06

20509.68

3384

3367

2007

7.62

29603.87

3885

 

2008年截止10月

4.47

17590.03

3935

 

     根据Wind的商品房单价数据,和2005、2006、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11759元、13786元,按每户家庭3个人,每套住房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计算(下同),则2005、2006、2007年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10.75倍、9.59倍、9.39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商品房、住宅、别墅或高档公寓、经济适用房的房价分别为3367元/平方米、3119元/平方米、6585元/平方米、1729元/平方米,按不同性质商品房价格,计算的房价收入比又有所区别。如按住宅均价计算,2006年中国房价收入比只有8.84倍。

    遗憾的是,这几乎是没有意义的房价收入比。一是和人们的普遍感觉不一样,2005-2007房价持续大幅上涨的,人们的买房负担不断加重。而房价收入比却显示,中国居民的住房负担持续下降。二是Wind的数据表明,1999年至2008年10月,近10年间,中国房价涨了不到一倍((3935-2049)÷2049×100%=92%)。但凡生活在中国的人,有谁相信中国房价近10年涨了不到一倍呢?不光是在大城市,就是在中等城市、小城镇,1999年至今,房价普遍涨了四倍左右。

    数据应当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否则不管其来源,都是错误的。而不管是Wind,还是国家统计局,其房价数据与事实相差甚远,因此是不可信的,不能据此判断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不少看好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的报告,几乎都是用这些房价数据计算出的房价收入比为依据。如9月初摩根斯坦利的王庆与章俊在一份名为《房地产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吗?》的报告中认为,中国当前的房价收入比为8.3倍,并据此认为“中国房地产业的基本面仍然保持健康”的结论,就是错误的。

    基金公司、券商、国际投行或其他机构的研究报告,大量采用国家统计局、CEIC、Wind、IMF、WTO等国内、国际相对比较权威的机构公布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比较必要的。但不能完全相信这些数据,更不能迷信这些数据,应当以事实为基础判断数据是否真实后再决定是否采用,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而关于房地产的数据因客观原因,本身就不大透明,更不能轻信各种数据。各种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本身并不重要,其数据来源及数据本身才值得参考。

    上海聚源数据公司也定期公布中国房价数据,据此计算的房价收入比较高(表2)。也许这是比较真实的。

表2:中国房价收入比

年份

房价(元/平方米)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房价收入比(倍)

2004

4171

9421.6

14.76

2005

4391

10493

13.95

2006

4931

11759

13.98

2007

5995

13786

14.50

资料来源:Wind、聚源

    计算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以下几个因素是需要考虑的:

    1、中国的住房面积。上文对中国房价收入比的计算,均假设住房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实际市场上住房面积要大一些。央行今年第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2008年上半年,90平方米以下住房投资同比增长85.1%,占开发投资总量的19%,较上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说明中国中小户型住房占了较小的比例。大户型也符合开发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这使得中国实际的房价收入比更高一些。如果中国建造大量美国那种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则房价收入比将更高。据中国社科院的余永定介绍,中国香港家庭住房平均面积只有47平方米,如大陆大量建造这样的小户型,则房价收入比可以降低一半以上。如果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不少于70%的政策被严格执行,则有利于房价收入比的下降。

    2、灰色收入。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部分中国人有数量不菲的灰色收入,中国的房价收入其实没有那么高。其实不然。灰色收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少数人的灰色收入必然是另一部分人的灰色支出,部分人因灰色收入降低了房价收入比,则另一部分人因灰色支出提高了房价收入比。社会平均的房价收入比并不因灰色收入的存在而有明显的变化。

    3、统计口径。部分地区公布的房价,如原先只包括商品房,则价格较高,如调整统计范围,包括了经济适用房、市政动迁配套商品房、限价房等低价房,则对购房人没有限制的商品房价格数据会被低估。

    4、统计机构。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与地方统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或其他机构公布的房价数据,可能完全不一样。如今年 10月29日,广州市房管局公布最新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今年9月份广州一手住宅均价从今年8月的9078元/平方米跌至8244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4.9%,环比下降9.2%,创下今年以来最大跌幅。 而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却显示,9月份广州楼价环比下降幅度只有1.4%。

    5、房价成交数据可能失真。部分房屋的买卖双方为少交相关税费,可能将合同金额调低;部分开发商、中介及买房人,为套取银行贷款,又会虚增房价。如100万元的房产,三成首付,只能贷款70万,虚增为150万,三成首付就能贷款105万,这样能实现零首付购房。

    6、个别与整体有区别。部分人收入远远高于全国平均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这并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据此衡量房价收入比并不客观。去年东方证券房地产行业研究员王树娟因看淡房地产业,遭到基金经理的普遍抵制,因此不得不离职。部分原因可能是基金经理收入普遍较高,因此不大相信人们普遍无力承受当时的房价。同时,不同地区的房价收入比可能有较大差别。

    7、贫富差距。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而不少人的感觉收入增长并没有这么高,就是因为收入有差距。中国的贫富差距越大,则普通居民的房价收入比越高。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还将会扩大。则对于普通人来讲,房价收入比还将会扩大。同时,中国的贫富差距越大,则初期的房价收入比有理由更高一些,因有少数人有足够的负担能力,而当这部分人的住房需求基本满足之后,房价收入比必须大幅下降到大量中低收入居民有能力负担的水平,否则只能是烂尾楼和空置房的大量增加。

     具体到中国个别地区的房价及收入,以及相应的房价收入比,也许密切关注相关数据,又勤于调查生活中大量具体案例,并运用较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人的数据是最客观真实的。

     那么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单套住房总价与家庭年收入之比)到底是多少呢》?最近经过我的计算,结果是四五倍,就是说全家四五年的收入买一套房是比较合理的。具体的计算与解释,下周或更晚些时间在博客中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