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英雄——评近年出现的英雄题材电视剧创作
最近几年来,在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出现了一批以英雄为题材的电视剧,获得了观众热烈的追捧。比如描写超级硬汉的《亮剑》《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狼毒花》,描写谍战英雄的《暗算》《重庆谍战》,描写钝感英雄的《士兵突击》。这些电视中的人物,如许三多、李云龙、姜大牙、常发、黄依依等,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这些剧中人物,人们通常都称之为英雄。
什么是英雄?东汉末年刘劭的《人物志》有一个精辟的阐释: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可见,在古人眼中,“英雄”具有两个特质:一是机智、二是勇敢。
就字源而言,“英”是“草之精秀”,所以,“英”字从“草”;“雄”是“兽之特雄”,所以,“雄”字从“隹”。“隹”,本身就是一种短尾鸟,是动物。
中国汉字由单音字向双音字的转变过程中,“英”与“雄”最终结合成“英雄”一词。
硬汉给人力量
在众多英雄题材的电视剧中,硬汉英雄非常抢眼。最近几年出现的这类英雄与我们以往银幕中出现的的英雄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往往有着明显的缺陷。李云龙出生草莽,为人性格刚烈、桀骜不驯、张口骂人、遇事易怒,但又深谋远虑、有胆有识、嫉恶如仇,是一个极富感染力的血性男儿。在战场上,他冲锋陷阵,视死如归,骁勇善战,叱咤风云。为了为妻子报仇,他擅自率部攻打日军县城,导致整个晋西北战场乱成一锅粥。日军玩命增援,八路军、晋绥军稀里糊涂全部参战,阻截日军增援,八路军总部首长开始也如坠五里雾中,不知道山西战场出了什么天塌的大事,后来才判明是李云龙部有大行动,捅了日军的马蜂窝,导致日军拼死想救出被困的日军特种兵。再如李云龙的警卫员和尚被已决定易帜参加八路军的一股土匪所杀,李云龙不顾收编这股土匪的二团长的劝告,擅自强行囚禁了二团团长,率部攻下土匪山寨,亲手处决了杀死和尚的“二当家的”,严重违纪。但是,李云龙“逢敌必亮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剧中表现得酣畅淋漓,他的这种英雄主义将他所有的缺点都打磨得很单薄,令人顿生敬仰之意。
这些超级硬汉,个个表现出一种从容、淡定的意志力,一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这些超级硬汉,与以往高大全的英雄相比,完全是一种另类英雄,但是,惟其另类,他们才更加鲜活,让人感到了一种真实,让人感到熟悉,让人感到亲切。这些带有缺陷的另类英雄点亮了近年来的荧屏,感动了无数受众。
以李云龙为代表的超级硬汉让人看到了更多的男色、型男之后,眼前陡然一亮,看到了男子汉的血性,看到了硬汉的人性之美。男色与型男展现了一种男性之美——阴柔之美,硬汉则展现了另一种男性之美——阳刚之美。
硬汉是英雄,但是,硬汉又不完全等同于英雄。硬汉的性别是男性,英雄则涵盖了男性与女性,所以才有“巾帼英雄”之称,但是,“巾帼英雄”绝对不是硬汉。
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欢迎超级硬汉?
一是硬汉本身展示的人性之中的刚强、勇敢、倔强,也包括他们的弱点;
二是时代的需求;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变化极快的时代,每个人都处在变动之中,贫富、尊卑、高下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在这种时代的大变动之中,同时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对于芸芸众生的弱势群体而言,他们在精神上欣赏硬汉,在心理上需要硬汉,在生活中学习硬汉。硬汉的精神,硬汉的尊严,硬汉的拼命,都使他们感动。
三是客观现实;多数男人不具备成为男色、型男的条件,所以,这种现实使多数男人不去追求男色、型男。多数男人更需要硬汉精神完成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
从女性的角度讲,女性也钟情于硬汉的刚强与责任感,她们在硬汉身上更多地看到了安全感。
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硬汉形象成为近年来热播的电视剧中备受观众注目的一个群体。
钝感英雄让人感动
“钝感”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和它相应的是“敏感”;但是,人们对“敏感”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钝感”。
近年来,“钝感”一词频频出现,日渐为人熟知,这一切都源于一部日本作家度边纯一的《钝感力》。
心理学上的“钝感”是指迟钝,有时甚至是麻木。但是,钝感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力避由于敏感带来的心理伤害。此为其一。
钝感的第二个特别之处是“相信”。相信,主要指相信他人。我们的先民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古训:“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钝感却要求你相信一切人,包括心怀叵测之人。
这不具有很大的风险吗?
确实如此。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相信他人呢?
相信他人会使我们不至于活得太累。现代社会中,我们确实生活得太累太累,特别是极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总让很多人头疼不已。
相信他人不显得自己太幼稚了吗?
可能如此。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绝大多数人,包括曾经忽悠过你,蒙骗过你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良知(极少数黑心者例外)。他们骗过你,蒙过你,但是,他们自知理亏。我们则在吃亏中长了见识,认识了世界,认识了社会,也认识了他人。
比如许三多,这么一位貌不惊人、语不出众的笨人、傻子,为什么赢得了人们普遍的赞扬?原因非常简单:许三多这样的人在当下社会中已经成为稀缺资源了。“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一句再普通不过的台词,让许多观众流下了热泪;“不抛弃不放弃”,也让观众记住了。因为这些话正是勇于坚持勇于面对默默无闻的螺丝钉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五、六十年代非常盛行,但是,这些年来,这种精神缺失了。
人们在许三多的卑微中看到了平凡的伟大,看到了人生可以达到的伟大。所以,王宝强扮演的最不像偶像的人却成了偶像,成了钝感英雄。《士兵突击》也成为2008年最令人感动的电视剧。
许三多是一位小人物,但是,他最终成为了大英雄。小人物与大英雄,似乎了不相干,但是,事实的确让小人物成为了大英雄。
这是为什么?
因为小人物并非不具备伟大的特质,只是他的地位、名气、生存平台限制了他。但是,小人物身上并不乏感人肺腑的伟大。特别是小人物的执着、善良、真诚、坚强,都是小人物能够有大作为的内心依据。小人物最终能有大作为最终是因为他们的人性之美。他们不是靠色,靠型,而是依靠了人性。这正是人小物能够有大作为并最终成为英雄有内心依据。
谍战英雄让人感奋
自从人类有了战争,也就同时产生了间谍,有了谍战。谍战英雄作为隐蔽战线的一员,随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近年来谍战电视剧中最为抢眼的是《暗算》。
《暗算》中的安在天、黄依依,让人难以忘怀。
谍战英雄最为可贵的四项个人素质是:信念、无名、献身、从容。
信念。作为隐蔽战线上的一员,从你举手宣誓的那一秒钟开始,你的一生都为要这几分钟而坚守。面临个人的死亡,面对各种凶险,面对亲人、战友的死亡,面对叛徒的出卖,总之,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随时准备付出一切。所以,信念之重要是谍战人员的首要素质。
无名。谍战英雄生前无名,死后也常常无名。这是国家利益的需要,这是谍战的需要;所以,无名是谍战英雄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献身。身为谍战人员,当他每天早晨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活着,这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之一。一点疏忽,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甚至于一个不符合行为逻辑的举手投足,都可能葬送自己的宝贵的生命。因此,谍战英雄随时都必需准备献身。
从容。无畏无惧,淡定从容,面对任何突如其来的事件,都要面不改色,哪怕枪指在头上,一秒钟后就会死亡也要从容应对,决不能有任何惊慌失措。
总之,谍战英雄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真正的勇士。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需要一份对英雄的崇敬,即使是对有缺陷的英雄——另类英雄,也是如此。只有这样,这个民族才有希望,才有无数英雄的后备军。
近年来出现的硬汉英雄、钝感英雄、谍战英雄让我们的荧屏更为光彩夺目。
让我们永远为民族、为时代讴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