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或设计出新国际体系


  全球化已经使“国家”不再是唯一的中心,国界正在被各种全球力量穿透,全球化将促使中国人民走出历史悲情,站在共创全球文明的历史高度,积极思索中国人文价值的世界意义。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以传教士心态,企图以自己的面目、愿望改变中国。美国某些战略家和别有用心的学者们急切地希望通过价值观念的灌输,牵引正在复兴的中国往西方的方向走。他们通过媒体手段千方百计为其它国家设置议程,影响公众,成为一种主动入侵的软实力,越来越多地显露出“侵略性”。这种显露已经造成其它文化的强烈反弹。总的来说,堵是堵不住的,源头在西方,我们无法去堵塞源头,但我们一是可以筑起自己的大堤,二是可以响亮自己的声音,三是用我们的先进的、民族的、传统和经典的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去先行占领我们自己的阵地,才是正理。东西双方的互动调和将是必然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达致最后的对称。如果想要掌握这个形势,那么就必须跳脱过去以“国家”为中心的国家主义,站在全球商业生态链条上来分析,才能避免划地自限,进而在人文研究方面开拓新的视野及研究空间,以作为未来调和的指导方向。而现行的国际秩序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建立起来的,它全面反应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经济理论。

  建立新国际体系已经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国家所渴求的。事实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人文和中国相比并不具有先天优势。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文明是唯一用同一种文字记载历史且持续时间达5000年甚至更加久远的文明。虽然在最近的100多年里,在西方文明的扩张进程中,中国文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因为中国的王道精神具有宽大的胸襟及开放的态度,能够接受文化的差异;而这正是当前人类各个社会所追求的理想世界主义的型态,而且中国对其他文化的兼容与调和亦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经验,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国际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表明,中国文明依然是一种比较强势的文明。既然科技决定论已然遭致怀疑,那么中国人文将可以再受到世人所推崇,西方主导的自由市场的扩张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乃是立基于自利欲望。但随着人们的自我反省,促成了人性的觉醒,这种扩张性将逐渐被自我调和的社会性所平衡;相信西方价值观此次会遭到很大的冲击,价值观的改变是必然的。这次金融海啸也正好可以充分展示中国人文力量。而这种力量所要内涵的应当是巨大的融合性,配合着广大的市场潜能,将更能成就善意网络的扩展,创造福祉的极大化,更可以建构一个具东、西方都可接受的新国际体系。

  顺着这样的思路逻辑,我们似乎可以说,现在很有必要在我们内部掀起一场革命性的突破。西方文化虽然在中国大行其道,但还没有走到反客为主的地步;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消失了很多,但还没有失去本身的精髓。所以,尽管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但中国都能巧妙地把这些外来的东西捏来捏去,将其塑造成适合自身文化、并且为自身文化服务的工具。展望已经到来的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应是东方文化继续崛起的世界。各民族文化及其宗教、人文精神虽千差万别,但却是彼此平等的,应在对称的、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和交流,求同存异,妥善解决它们之间的分歧。其实第五次中美经济对话,已经开始展示这股力量的强大。提倡共同性原理,而不抹煞多样性。这或就是原则吧?新科技促进全球化,全球化孕育新思维,新思维酝酿新文化,中国和平崛起带来的将是一种全新的思维、一种深层次的范式变化、一种西方现存理论和话语还无法解释的新认知。

  融入西方创建的全球体系?还是跨越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是我们这代人必须要做出的选择。我们期待下一个30年,在跨越全球化挑战的同时,中国能设计出顺应世界各国价值需要的体系。但这个过程,象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一样难。也许“公平、包容、有序”的国际新秩序改革方向,以及“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改革原则,才是避免更大冲突的“对称之道”。所以我们可以乐观的预期,将各国的价值需求对称到新国际体系就是商业生态文明质变的显现!此次具有核当量级的金融海啸,将会把世界现行国际秩序推向边沿。一个崭新的新国际体系,已经蓄势待发,有可能就是在民主、法制、人道、天道的轨迹中寻找出最适合人类的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