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下太阳能热水器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访江苏帝业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明汉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说,当前全球正面临一场“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看来格老爷子这次不是危言耸听,目前这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最终到什么程度,现在没有人能想象到。
已经逐步融入全球经济的我国实体经济目前受到了严重打击。据报道从去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现在我国已经倒闭了6万多家企业,而且现在中小企业倒闭潮一浪高过一浪,愈演愈烈,实在令人不敢想象再这样下去,后果会如何。亚欧会议期间有媒体报道今年我国GDP增长率将下滑至少4个点,十年来首次跌破10个百分点,同时失业率将显著上升。
作为拥有独立工业体系的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在这样的形势下也难以独善其身,许多企业越来越强烈感受到了这场危机的祸害。
一些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太阳热水器企业因为没有订单已经开始遣散工人回家,实力雄厚点则一边苦苦支撑着一边积极寻求开拓国内市场;更多的企业则强烈的感受到成本在不可遏制的上升而销售额并未上升,市场反而越来越萎缩;
另一个严峻的现实是从上半年开始PPI(生产价格指数)其实一直在上升的,8月份时候PPI高达10.1,而CPI(消费价格指数)却降到4.9了。这样的情况下经营成本只有内部消化了,太阳能企业谁也不敢轻易涨价的。PPI 与CPI的严重倒挂将导致太阳能企业毛利润不断下滑,管理稍有不胜就会赔本。
近期一些江浙小企业开始寻求抛售退市,导致市场价格短期内有些变动,则更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太阳能行业何去何从?我们该怎么办?
逆市举措:通过强化服务进一步打造品牌
劳动力成本,销售推广成本,原材料成本等等,无论短期长期来看只会一直上扬,而销售价格却不能提高,成本短期内根本无法转移到消费者头上,甚至还得通过各种隐形手段来降价促销,阻止市场份额的下滑。
在房地产市场面对金融风暴尚且苦苦等候国家的调控与出台救市举措情况下,期待集热工程给业绩注入强心剂似乎“远水不解近渴”。
转战新农村市场或许是当下不少企业的不二的选择。然而农村市场低端的产品结构,高昂的渠道推广费用,想短期提速上量是何其容易。而随着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或裁员,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返乡,面对未来劳务创收的减少,农民会选择持币待望吗?农村市场消费的增速又能有多大呢?
降价抛售还是关门裁员准备过冬?面对这样的市场不景气我们还有救市的手段吗?
一方面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次我们面对的可能是“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其祸害程度可能是十分严重的。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的寻求解决之道,毕竟我国不是这场金融海啸的中心。相比与纺织电子等对外依赖程度高直接受到冲击的行业,太阳热水器行业面临的危机中毕竟还蕴含着生机。
面对冲击我们企业无法去控制整体经济的不景气,无法去控制成本的上升,无法去控制CPI的持续下滑,但是我们可以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并且采取举措去迎合这种需求。
当前全球宏观市场的不景气,相信终会有一天得到扭转;眼前的危机或许就意味着市场竞争的板块要重新划分了。唯有改变以往的操作市场的策略与手段才能获得生机。
经济危机不是第一次,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到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倒闭的企业的确有不少,但是经过经济危机洗礼获得重生取得更大飞跃的企业也比比皆是。
这场危机带给太阳能企业最大的机遇或许就是战略调整的机会:在成本与市场双重冲击下,企业管理粗放,品牌意识差,人才积淀弱,资本实力小的企业除了退市没有选择。拥有“以市场为导向”决策思维的品牌企业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而太阳能行业高成本运营时代的到来,则迫使企业要改变以往的商业模式:从依赖简单的作坊式设备技术制造低端产品获取简单的毛利到打造大规模工业平台依赖品牌推广,渠道管理,技术进步,优质服务来确立竞争优势。
三星电子在1998年深陷亚洲金融危机之中,面临企业倒闭的危险之际,业务战略调整:从个人消费类电子电器产品全力转向个人数码消费类产品。此后数十年三星卧薪尝胆业务单元总是紧紧围绕个人数码类开展,终于使得三星成为全球个人数码类消费产品的数一数二的品牌。面对十年后这场全球的金融危机,三星又一次显示了战略高度:把商用数码产品作为企业未来增长的支柱业务。
三星危机中总是能够及时调整战略赢得先机,我们太阳能企业是否该深思:我们未来的业务核心战略到底是什么?此时此刻的服务投入会成为我们赢得未来的最重要的筹码吗?
顺市而为:整合人才资金渠道资源扩充规模
从日前的亚欧领导人峰会后各国积极携手救市到最近我国政府相继出台积极的金融与宏观政策来看冬天过后一定会是明媚的春天,毕竟目前的全球经济体系不同于上个世纪了。而且影响未来市场的还有一个更深远的元素:奥巴马一旦当选美国总统后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布什的自由经济政策,毕竟布什政府的自由经济政策是引发这场危机的根源。
现在我国是全球太阳热水器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国内市场需求也是差异化明显,整个行业在国内还处在早期整合阶段,离形成战略对决企业和战略对决市场还有很长路程。正是整合品牌,人才,资金,渠道等资源进行战略布局的好时机。我个人觉得有这么几点要注意的:
首先要苦练内功:实施精细化管理减低成本,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扩充产能,积极延揽各类人才加盟完善人才梯队。
其次是向品牌要效益:品牌不是一个LOGO那么简单,品牌附加值是体现在产品的创新之中的,靠加大新品研发与上市推广力度,提高品牌溢价能力来为企业贡献利润。
更重要的是向市场要份额:没有不景气的市场,只有不景气的思想;市场永远会产生新的需求,关键是能否发现并抓住。淡季不景气的时候正是操作市场的绝佳良机,所谓淡季做市场,旺季才有销量正是这个道理。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说,当前全球正面临一场“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看来格老爷子这次不是危言耸听,目前这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最终到什么程度,现在没有人能想象到。
已经逐步融入全球经济的我国实体经济目前受到了严重打击。据报道从去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现在我国已经倒闭了6万多家企业,而且现在中小企业倒闭潮一浪高过一浪,愈演愈烈,实在令人不敢想象再这样下去,后果会如何。亚欧会议期间有媒体报道今年我国GDP增长率将下滑至少4个点,十年来首次跌破10个百分点,同时失业率将显著上升。
作为拥有独立工业体系的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在这样的形势下也难以独善其身,许多企业越来越强烈感受到了这场危机的祸害。
一些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太阳热水器企业因为没有订单已经开始遣散工人回家,实力雄厚点则一边苦苦支撑着一边积极寻求开拓国内市场;更多的企业则强烈的感受到成本在不可遏制的上升而销售额并未上升,市场反而越来越萎缩;
另一个严峻的现实是从上半年开始PPI(生产价格指数)其实一直在上升的,8月份时候PPI高达10.1,而CPI(消费价格指数)却降到4.9了。这样的情况下经营成本只有内部消化了,太阳能企业谁也不敢轻易涨价的。PPI 与CPI的严重倒挂将导致太阳能企业毛利润不断下滑,管理稍有不胜就会赔本。
近期一些江浙小企业开始寻求抛售退市,导致市场价格短期内有些变动,则更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太阳能行业何去何从?我们该怎么办?
逆市举措:通过强化服务进一步打造品牌
劳动力成本,销售推广成本,原材料成本等等,无论短期长期来看只会一直上扬,而销售价格却不能提高,成本短期内根本无法转移到消费者头上,甚至还得通过各种隐形手段来降价促销,阻止市场份额的下滑。
在房地产市场面对金融风暴尚且苦苦等候国家的调控与出台救市举措情况下,期待集热工程给业绩注入强心剂似乎“远水不解近渴”。
转战新农村市场或许是当下不少企业的不二的选择。然而农村市场低端的产品结构,高昂的渠道推广费用,想短期提速上量是何其容易。而随着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或裁员,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返乡,面对未来劳务创收的减少,农民会选择持币待望吗?农村市场消费的增速又能有多大呢?
降价抛售还是关门裁员准备过冬?面对这样的市场不景气我们还有救市的手段吗?
一方面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次我们面对的可能是“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其祸害程度可能是十分严重的。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的寻求解决之道,毕竟我国不是这场金融海啸的中心。相比与纺织电子等对外依赖程度高直接受到冲击的行业,太阳热水器行业面临的危机中毕竟还蕴含着生机。
面对冲击我们企业无法去控制整体经济的不景气,无法去控制成本的上升,无法去控制CPI的持续下滑,但是我们可以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并且采取举措去迎合这种需求。
当前全球宏观市场的不景气,相信终会有一天得到扭转;眼前的危机或许就意味着市场竞争的板块要重新划分了。唯有改变以往的操作市场的策略与手段才能获得生机。
经济危机不是第一次,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到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倒闭的企业的确有不少,但是经过经济危机洗礼获得重生取得更大飞跃的企业也比比皆是。
这场危机带给太阳能企业最大的机遇或许就是战略调整的机会:在成本与市场双重冲击下,企业管理粗放,品牌意识差,人才积淀弱,资本实力小的企业除了退市没有选择。拥有“以市场为导向”决策思维的品牌企业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而太阳能行业高成本运营时代的到来,则迫使企业要改变以往的商业模式:从依赖简单的作坊式设备技术制造低端产品获取简单的毛利到打造大规模工业平台依赖品牌推广,渠道管理,技术进步,优质服务来确立竞争优势。
三星电子在1998年深陷亚洲金融危机之中,面临企业倒闭的危险之际,业务战略调整:从个人消费类电子电器产品全力转向个人数码消费类产品。此后数十年三星卧薪尝胆业务单元总是紧紧围绕个人数码类开展,终于使得三星成为全球个人数码类消费产品的数一数二的品牌。面对十年后这场全球的金融危机,三星又一次显示了战略高度:把商用数码产品作为企业未来增长的支柱业务。
三星危机中总是能够及时调整战略赢得先机,我们太阳能企业是否该深思:我们未来的业务核心战略到底是什么?此时此刻的服务投入会成为我们赢得未来的最重要的筹码吗?
顺市而为:整合人才资金渠道资源扩充规模
从日前的亚欧领导人峰会后各国积极携手救市到最近我国政府相继出台积极的金融与宏观政策来看冬天过后一定会是明媚的春天,毕竟目前的全球经济体系不同于上个世纪了。而且影响未来市场的还有一个更深远的元素:奥巴马一旦当选美国总统后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布什的自由经济政策,毕竟布什政府的自由经济政策是引发这场危机的根源。
现在我国是全球太阳热水器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国内市场需求也是差异化明显,整个行业在国内还处在早期整合阶段,离形成战略对决企业和战略对决市场还有很长路程。正是整合品牌,人才,资金,渠道等资源进行战略布局的好时机。我个人觉得有这么几点要注意的:
首先要苦练内功:实施精细化管理减低成本,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扩充产能,积极延揽各类人才加盟完善人才梯队。
其次是向品牌要效益:品牌不是一个LOGO那么简单,品牌附加值是体现在产品的创新之中的,靠加大新品研发与上市推广力度,提高品牌溢价能力来为企业贡献利润。
更重要的是向市场要份额:没有不景气的市场,只有不景气的思想;市场永远会产生新的需求,关键是能否发现并抓住。淡季不景气的时候正是操作市场的绝佳良机,所谓淡季做市场,旺季才有销量正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