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是厌世者的避难所,而是现实人生得救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再说佛教的微言大义
我在《人类患了白内障,误读佛教几千年》一文中探讨过佛教的真谛,指出佛教的微言大义是:现实世界是一个不合理的弱肉强食的禽兽的世界,它奉行的是一套强盗的、禽兽的、非人的逻辑,人若想获得自由解放和幸福,就必须觉悟到、意识到、认识到它并与之做殊死的无情的斗争。果若是,那么,佛教就决不是所谓的看破红尘的厌世者的避难所,而是现实人生得救的强大的思想武器。——让我们再一次思考、反思并讨论这个话题吧。
1, 众所周知,佛本生故事讲的是佛之为佛的缘起。我们通过那些以身饲虎、以身救鸽的故事,可以明白无误地读出,佛的最终诞生或出世,是以其反反复复的舍弃肉身生命为代价的。那么,作为“众生”之一的佛为什么要为了其他生命的存在而舍弃自己的肉身生命呢?既然众生平等,那为了另一个生命的存在而毁灭自己的生命是合理的吗?这在逻辑上能够说得通吗?
2, 很显然,从众生平等的角度来说,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其他生命的存在从实践上来说是不合理的,在逻辑上更是说不过去的。因此,以往人们用佛的“大慈大悲”来解释这一点无疑是牵强附会和没有道理的。既如此,那么,这其中必有某种玄机。那这种玄机又是什么呢?
3, 我的解读是,佛本生故事是一些寓意无限丰富、充满无穷大智慧的隐喻。它真正想说的是,我们人类所面对的世界,尚是一个非人的自然世界,在那里或这里,奉行和充斥的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禽兽逻辑。这种逻辑只在自然世界具有合理性——佛并不认为老鹰吃鸽子是非法的,而在人类社会,却是非法的。因此,佛之所作所为——死,无非是向这个现实世界——非人的禽兽世界宣战:我不认同你的逻辑,我要与这种逻辑做殊死的战斗!而战斗的最终结果是:佛胜利了——人得救了。所以,这里与慈悲与否无关。佛,决不是一个眼泪汪汪任人宰割的大善人,而是一个英勇无畏、战无不胜的伟大战士。
4, 基于上述,我认为,全部佛教经典,第一,无非是想告诉芸芸众生:人啊,觉悟起来吧;只有觉悟起来,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异于、超越于禽兽的人的生命。第二,它滔滔不绝反反复复地告诉芸芸众生:人性本质上是来源于无量前世积累的恶即贪嗔痴慢疑见等等,或者说是贪婪、懦弱或恐惧等等,人只有认识到这些并在今生战胜它们,才能真正地得救,简言之,人生得救的唯一途径是获得人生的大智慧——认识你自己,用智慧而非是鸡蛋碰石头的蛮干来战胜邪恶。
5, 我认为,将佛教理解到上述程度者,就可谓或接近佛了。
6, 所以,芸芸众生,距离佛尚有十万八千里。因为,芸芸众生,对佛教的理解与上述可谓南辕北辙。
2008,11,4
佛教不是厌世者的避难所,而是现实人生得救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再说佛教的微言大义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