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的诚信让我感动


 

商务印书馆的诚信让我感动

 

不久前,我突然接到了商务印书馆寄来的数千元版税,原来,商务印书馆重印了我的《〈文选〉成书研究》一书。这本书是2005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此书中《〈文选〉成书考辨》与《〈文选〉次文类编序与〈文选〉成书》两节曾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上发表过。因此,这是一本纯学术纯文献的著作。

《文选》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类分为赋、诗、文三种文体。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唐代以前的重要典籍中惟独此书无今人注释本,原因是此书的整理极其复杂,很少有人敢于涉猎此书的研究;因为研究此书的投入期太长。我从事《文选》研究十几年,这本书是我《文选》研究系列专著的一种。由于这是一部纯文献研究的著作,读者面较小是不争的事实。我感谢商务印馆在2005年出版了我的这部著作。

今年,商务印书馆再版了此书,并向我支付了三千册的版税。此事让我深受感动。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出版社, 张元济先生当年为该社做出的贡献成为中国出版史上的一段佳话。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出版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出版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整个社会都在关注股市、楼市时,其实书市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信任缺位。所以,商务印书馆这个百年老社在这种情况下如实向作者支付版税令我感动。

商务印馆的作为体现了商务印书馆的诚信。

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学说中,“诚”的最早含义是对鬼神的虔诚。《尚书·太甲下》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即是指笃信鬼神的虔诚。的基本含义离不开真诚、诚实、诚恳、诚挚、诚笃等积极意义,这些都是成就道德人格、造就良善人伦所不可或缺的。

一样,最早也用于对鬼神的虔信。后经儒家提倡,逐步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

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孔子还提出是国与国相交的道义标准: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论语·学而》)孟子继承孔子关于的基本思想,把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并列为五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和伦常规范。荀子把是否有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道德标准。

法家认为,君主治国必须取信于人,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明君治国,必须从小事守信开始,这样在大事上的信誉才能建立起来。

中国是一个伦理中心主义的封建大国。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一方面,主体之诚信对于成就理想人格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道德主体诚心为善是履行各种道德规范的前提。另一方面,诚信又具有扩展性特点。它既内发于主体之内诚,又可以扩展为仁义礼智信等多种道德,成为成就理想人格的起点。

诚信是长远利益的基石。

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同时,诚信在现代社会中又是获得长远利益的基石。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不可能有长远的利益。不久前震惊世人的“三鹿”奶粉,曾几何时,风靡全国,威风八面。现如今,高管入狱,企业破产,并由此引发了国人关注的食品安全。一个企业不讲诚信不仅毁掉了自己,也毁掉了国家的信誉,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种损失往往是一瞬间发生的,但是,它给国家、民族带来的不良信誉却可以长达数十年。

出版社不讲诚信固然还不至于威胁国民的健康,引发多数国民的愤怒,但是,它却是一个毒瘤。至于国家何时给这个毒瘤开刀,可能还要假于时日。但是,既然它是市场经济的毒瘤,切除这个毒瘤就只是个早晚的问题。只有真正切除了这个毒瘤,中国的书业才能走向市场。否则,我的出版业永远都无法进入成熟的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