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夜市

淡水渔人码头
这是我们滞留台湾的最后一夜。著名女作家、中国时报主笔季季(本名李瑞月)赶到天成饭店看我,我们上次见面是在10年前的重庆,如今不论是城市或我们都已经“面目全非”了。我告诉她,我的城市年轻了,而我却老了。她刚从“国父纪念馆”中国时报创始人余纪忠先生的追思会上赶来,脸上还带着沉沉的哀色。忽然她说,你来一趟不容易,大城市都去过了,我带你去一个小地方,一个有台湾味的地方。
于是我跟着她去乘地铁。台北人称地铁为捷运,与香港一样,不全埋在地下,出了台北市就钻出了地面。她带我去淡水,投50新台币买一张票花半个小时就到了淡水河的入海口淡水镇。淡水也是当年“红毛鬼子”入侵的地方。至今仍有“红毛城”遗址。季季说,淡水也是台湾文化的发源地,在台湾历史上有其浓墨重彩的一页。
我们沿着海边走,沿海的街很杂乱,夜市上到处是人,到处是饮食摊和废弃物,有很多小贩在兜售各种大陆也有的纪念品。季季很惊诧,说她也很久没来淡水了,怎么像这个样子!我说,所有的小市镇都如此,没关系的,很真实很生活,反映了台湾人最平常的一面,有什么不好。许多人等在那边准备过海,到海的另一边八里去,我婉谢了季季的好意,说,就在淡水街上逛一逛吧,看看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我们从背街逛到正街,这才发现还有一条很漂亮很繁华的大街呢!季季叹息,本想让你看看淡水的民风民俗的,可一切都消失了。我忽然看见一间古色古香的小店,名曰“潮问”,忙说:这不是吗?我们进去瞧瞧。原来是一间出售各式地方工艺品的店面,很雅致,很民族。店主热心地向我推荐一种海草编成的手镯,说,先生,来淡水的客人都得买的,不贵,20元一个,避邪的,男左女右,很灵的呢!季季朝我笑着说,买一对吧,留个纪念,愿神灵保佑你,我爽快地买了一对。店主叮嘱说,拿回去要用水泡软了才能戴。至今,这棕色的草镯仍然戴在我的左手腕上,我却不知道它是否真的能保佑我一生平安。


(此二图为中台禅寺内外景)
台湾这地方,不知为什么,求神拜佛的人特别多,据说由此还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产业。我们所到之处,处处有佛的踪迹。记得我们下飞机后去的第一个景点便是台北有名的龙山寺,寺中经歌不绝,信众如云。而后在赴日月潭途中,又拜谒了南投县境内的中台禅寺,这禅寺兴许是今世佛教界最现代化的寺庙了,从外观到内饰,浸透着现代科技的成果,直至当今最时兴的IT技术。它的许多上层僧尼,都是台湾最知名大学的硕士或学士,不少是学科技经济外文的,而前些年轰动一时的100多名在校女大学生削发出家的新闻就出在此,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台湾人还很信风水,喜欢讲点吉利,到处是招财进宝的赵公元帅,乃至台北最大商场晶华城的珠宝店里,水晶做的各种吉祥物可谓千姿百态,娇憨之极。
台北地铁午夜时分停运。我们10时许往回赶,季季家住郊区,中途便匆匆下车了。满车从淡水回城的老百姓余兴未尽,快乐地议论着说笑着,没有人知道我来自大陆,我发觉我生活在中国人的很融洽的圈子里。我一个人在台北站下了车,在一位F4般英俊青年的指点下,循着路牌连登三层自动扶梯回到地面。蓦然回首,忽然感到台北人引以自豪的捷运的确不同凡响大气辉煌,忽然觉得今天晚上的出游太有意思了!
公元2002年4月29日,我们在拜访了台北广告业和中时晚报的同行之后,登上了下午四时台北至香港的TG633泰航班机。此时天气晴明,碧空如洗。飞越澎湖列岛时,我小寐刚醒,只见机翼下的澎湖岛、白沙岛历历在目,就连连接两岛的跨海大桥也清晰无比,蓝天碧宇下的台湾海峡风平浪静。
澎湖渐渐消失,香港越行越近。我下意识地摸了摸那对淡水草镯,心绪平和地靠紧座椅,等待着飞机降落在大屿山香港国际机场。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正纪念堂外门楼,“大中至正”已被陈水扁改为民主纪念馆

中山纪念堂外观

中山纪念堂的卫兵

翠玉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