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讨论最多的企业用词(转


金融风暴次贷危机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曾占美国房贷市场半壁江山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终于难以为继,于9月7日,被美国政府接管。接着,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在9月15日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行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21日,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道琼斯指数在9月份还徘徊在11000多点,到了10月10日竟然在盘中跌穿了8000点。一场空前的金融风暴在美国形成。风暴不仅肆虐美国这一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而且跨越国界,横扫世界各国。这样一场风暴对于正潜心于经济发展的中国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认为,这场风暴必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从现状看,风暴已经从五个方面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是近年来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已经走向了世界,这些金融机构在国外的资产虽然与机构本身的总资产比起来数额不大,但损失的比例不小。二是我国境外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了这些企业的境外融资能力。三是降低了我国部分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四是风暴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需求的萎缩,开始影响我国出口。五是风暴带来的流动性收缩,影响了一些企业的支付能力,使来自境外的欠款、赖账日益增多,也影响了一些企业的收益,使资本抽回母国救急的现象日渐增加。

  从发展的前景看,金融风暴影响的范围还会继续扩大,也会进一步冲击我国经济,而且其破坏力还会向实体经济蔓延。

  当然,与世界其它主要经济体比起来,我国金融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受到的直接冲击比较小;再加上风暴不可能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因素,对整体经济的冲击也会比较小。

  这场风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让我们的老百姓、企业家、学者和官员更深刻地认识什么叫金融,学会辩证地看待发达经济,看待发达经济创造出来的一些工具。相信经过这次学习,一定能够使我们的经济研究更加深入实际,找到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平衡点,使我们在经济工作中减少盲从和轻信,提高我国利用金融工具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也一定能让我国的老百姓更好地利用好理财工具,提高财产性收入。

  这场风暴还让我们有可能更好地“走出去”。经过风暴的冲刷,境外资产的真实价值将会日渐显现,我们的境外投资才能够物有所值。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还很小,中国只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抓自己能够抓住的机遇。只有这样,才能趋利避害,发展自己,才能对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

 

企业倒闭和民工返乡潮

   这个10月还没过去,“企业倒闭潮”已经扑面而来。大批企业纷纷落马!!

 外界不少观点将此次“倒闭潮”归咎于全球金融风波,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倒闭:未来预计更多港企结业

  10月9日,经营连锁时装店U-RIGHT近20年的香港佑威国际被清盘;8天后,拥有62年历史的泰林无线电行突告全线结业;紧跟着,经营珠宝连锁店的上市公司金至尊珠宝因负债被迫清盘,合俊集团旗下位于东莞的两家工厂宣布倒闭……

  一个多月内连续三家零售业上市公司被清盘,类似的新闻发生在香港,似乎让人有些吃惊———正如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封小云教授所说:“香港是金融之都,只要手中有订单,从银行拿到贷款不难,手中的资金链就不容易断。”

  香港工会担忧,由于目前银行对放贷趋向谨慎,将有越来越多公司因为发展过快而遭追讨贷款,估计未来将有更多员工因公司结业而失业。

  原因:金融危机只是根“稻草”

  “我认为,港资企业出现问题,金融海啸仅仅是导火索,而不是主要原因。”中大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分析指出,“这跟倒闭企业的经营问题密切相关。”

  据了解,泰林经营手法以稳健见称,甚少改变形象。“对于泰林而言,经营手法老式是他们的致命伤,”林江指出。一名泰林前管理层表示,公司去年起出现问题,曾想过不同方案解决,包括开拓发展、改革形象及卖盘等,更曾找过中资及美资电器买家,却不成功。

  至于合俊的东莞关闭风波,有传言指出“破产”只是一场阴谋,是为了剥夺部分不良产业。业界人士则一直诟病其为盲目扩张导致企业崩盘,一位长期在东莞从事经济采访的记者称,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空间变窄的情况下,合俊急于营造新的增长点,投资几个亿开采银矿,结果失败。“即使没有金融海啸,它一样会倒闭。”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危机只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

  应对:政府协助企业成功转型

  港企的倒闭潮刚刚开始,“明年初才是一个高峰期”。由于珠三角承接大量港资企业的生产,珠三角产业升级面临很大的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广东必须思考如何加快产业转型,思考如何尽快改善产业结构”。

  此种情况下,本地该如何“救市”?从辩证的角度而言,企业倒闭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企业本身如果不好,‘输血’便是个‘无底洞’,只能短期‘续命’”。

  “救市”要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如果企业转型成功,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协助其加大技术、人才的配合,但对于那些问题很多的企业,“撑不下去并不可惜

 

年末和明年年初企业为减少成本开始采取减员降薪和临时不提高最低工资的办法是其中一种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