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枋
昨天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
同时,中国国务院决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不足一月时间,中国货币当局再度出手,齐降“双率”。让所谓的专业人士似乎看到了为楼市松绑的信号,其实未必。
同时,中国国务院决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不足一月时间,中国货币当局再度出手,齐降“双率”。让所谓的专业人士似乎看到了为楼市松绑的信号,其实未必。
就象刚读的朱大鸣先生的博文 “两率再降给楼市带来大转机”,觉得他对房地产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并不了解,因此他的判断自然也就离现实较远了。因为中央对房地产的调控其目的不是要打压房地产,而是因为房地产意欲绑架中国的银行,危及了金融安全,所以要给房地产一个严重的警告。现在就放开对房地产的金融管制,那岂不功亏一篑?
目前央行的连续降息仅仅只是一个解渴之举,因为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股市、房市低迷,通胀压力加大,全球经济的放缓使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减速风险,中小企业生存困难,中国经济也接近了失衡边缘。如果因为这两次的降息,就认为“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将结束,新一轮的经济扩张政策已经曙光在即。”这无疑是不太现实的。吴敬琏教授说,美联储采用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其对于金融创新的纵容又造成了信用扩张,所以才带来了次贷、引发了全球风暴。难道我们还不引以为戒,以免走上这条不归路?
目前央行的连续降息仅仅只是一个解渴之举,因为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股市、房市低迷,通胀压力加大,全球经济的放缓使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减速风险,中小企业生存困难,中国经济也接近了失衡边缘。如果因为这两次的降息,就认为“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将结束,新一轮的经济扩张政策已经曙光在即。”这无疑是不太现实的。吴敬琏教授说,美联储采用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其对于金融创新的纵容又造成了信用扩张,所以才带来了次贷、引发了全球风暴。难道我们还不引以为戒,以免走上这条不归路?
在本文,地产专业观察者许子枋先生并不准备就经济学的专业问题进行过多论辩,有关这个问题的专业陈述,经济学家和伪经济学家已经有连篇累牍的“专业论点”。因此我想换个角度,从政府执政者的“人性”角度来探讨政策背后所内涵的东西,或者由此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洞悉中央的政策目的是什么?然后我们还会恍然明白中央政策的效力究竟会有多大。
首先,九月份CPI等经济数据公布在即,在三中全会召开的前夜,央行货币政策、政府的税收政策“提前”出招,究竟是意味着通胀压力或有减缓,还是人为制造一个“和谐”的会议氛围?
作为地产专业观察人士,笔者认为2006年起陆续出台的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出台的频次、密度让人目瞪口呆,有些宏观政策管理过细事实上成了奇怪的微观政策,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但调控一直就没有收到实质的效果。直到这次金融管制才强迫房地产硬着陆。
首先,九月份CPI等经济数据公布在即,在三中全会召开的前夜,央行货币政策、政府的税收政策“提前”出招,究竟是意味着通胀压力或有减缓,还是人为制造一个“和谐”的会议氛围?
作为地产专业观察人士,笔者认为2006年起陆续出台的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出台的频次、密度让人目瞪口呆,有些宏观政策管理过细事实上成了奇怪的微观政策,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但调控一直就没有收到实质的效果。直到这次金融管制才强迫房地产硬着陆。
在这里,我不禁想打一个比方,目前的中央政府就象“孩子他妈”,房地产啊就象孩子,不听话啊,用竹枝轻打几下威胁一下,及至气急了,就用力打几下,发现还不行,就用起了巴掌,发现打重了,心里又急啊,赶快搂到怀里,你看这样的管教会是个如何结果?
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来看,政府官员的意识深处是父母官,政府管理叫“牧民”。在目前中国开明民主的政府背景下,政府执政方略是亲民政策。但也正因为如此,政府的政策啊,无论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是税收政策显得容易因“孩子的哭闹”而调整,而“和谐”掉了,各类政策的制订具有明显的“母性”特征,最后就变成了不自觉的娇纵和管理失效。用句严肃的话来讲,也反映了在中国政府高层,具有全球深远经济战略眼光的经济人才也是缺乏的。
只有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才能不被西方的银行家所操纵,才能制订具有长效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引导舆论,而不至于被舆论驾御。有时经济政策也是需要铁腕的。因此我们呼唤“孩子他爸”来管教一下房地产这个“孩子”!
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来看,政府官员的意识深处是父母官,政府管理叫“牧民”。在目前中国开明民主的政府背景下,政府执政方略是亲民政策。但也正因为如此,政府的政策啊,无论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是税收政策显得容易因“孩子的哭闹”而调整,而“和谐”掉了,各类政策的制订具有明显的“母性”特征,最后就变成了不自觉的娇纵和管理失效。用句严肃的话来讲,也反映了在中国政府高层,具有全球深远经济战略眼光的经济人才也是缺乏的。
只有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才能不被西方的银行家所操纵,才能制订具有长效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引导舆论,而不至于被舆论驾御。有时经济政策也是需要铁腕的。因此我们呼唤“孩子他爸”来管教一下房地产这个“孩子”!
本周四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定调将会是重要议题之一。而从全球范围视之,美国金融危机正向全球蔓延,各国新一轮降息行动业已展开。中国此时加入降息阵营,“保增长”意图明显。但降息并不会对房地产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