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链条依然没有咬合


  在这个经济的冬天,许多中小企业耐不住严寒而倒闭,创业者的梦想重新归零。重回创业年代,中国式草根创业的生命力又将重新张扬。不过,中国式创业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依然存在,创业环境是一个体系,体系各方对接的错位导致中国式创业只能是草根到英雄的孤独旅程。

  低端创业占主流

  美国人对大卖场的依赖是非常强的,通常是开车去大卖场购买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其他基于商铺的零售店生存空间不大。餐馆除了在华人聚集区换手率比较大以外,基本比较固定。

  餐饮、服装、美容在几年前几乎是每个创业者首先想到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基于实体商铺的项目。在各种招商类和特许经营类展会上可以看到,基于商铺的创业项目占了80%以上的份额。“开一家店”是一般创业者最初的梦想。

  “中国创业者的素质还处于初级阶段。” 北京纵横合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公表示,这种阶段就决定了中国大多数创业者不可能更多地基于技术或者独特的产品而创业,同质化是中国创业者的常态。目前大多数创业者实际上是就业人群,这群人或者是下岗工人,或者是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稍高端点的是那些积攒了一部分积蓄的白领。这些人通常没有独特的一技之长或者核心产品。开店的方式是一种技术门槛最低的创业方式,创业者只需要租下店铺,找到货源就可以开始创业了。

  不过在美国,这种情况很少见。从美国留学归国的陶先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美国人对大卖场的依赖是非常强的,通常是开车去大卖场购买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其他基于商铺的零售店生存空间不大。餐馆除了在华人聚集区换手率比较大以外,基本比较固定,加上商铺的租金极其昂贵,因此在美国,就业式的低端创业远远低于中国。

  正是因为商铺式创业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使得商业地产的价格越来越高。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商铺租金正是被这种创业定势思维所带来的需求越炒越高。凯尔文德(中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毅分析,虽然商铺创业比较普遍,但都遵循了一个规律,那就是一条商业街上的商铺无论做任何行业,都必须努力创造超过商铺租金平均值。无论是开两元店,还是开餐馆、书店,不会因为行业的不同在租金上有所区别。因此,单位面积上,创业者无法创造更高利润率就会被淘汰。在未来,由于商铺的租金持续走高,基于商铺型的创业必须不停地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升级以创造更高的利润率。

  第三方服务机构缺位

  美国投资者想要找项目,可以买一本加盟项目手册类的小册子。这个册子除了盟主的资产规模、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数目,还有每年有哪些店面倒闭了之类的信息。加盟者拿到这个册子之后,通过自己的分析就能得出客观的判断。

  郑之明是一位普通的创业者。在一次特许经营展会上,《中国经营报》记者看到他收集了一大叠各种项目的信息,就问他对什么行业最感兴趣。他笑着说:“对赚钱的项目最感兴趣。”他说自己并没有固定的创业目标,只是手上有大约80万元资金,想做点实业。只是自己具体适合做什么项目,心里也没底。让他疑惑的是,展会上几乎所有的招商项目的宣传彩页上都写得天花乱坠,诱人无比。这些企业的实质背景和实力他无从了解。

  蒂芙瑞(中国)公司副总裁陈俊熙对国外的特许经营行业有着较深刻的了解。在美国,像郑之明这样的投资者想要找项目,可以买一本加盟项目手册类的小册子。这个册子除了盟主的资产规模、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数目,还有每年有哪些店面倒闭了之类的信息。加盟者拿到这个册子之后,通过自己的分析就能得出客观的判断。

  陈俊熙事后了解,这种册子都是由专门的第三方商业机构经过调查汇总而成的。这种第三方调查机构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会尽可能将真实信息汇集起来,这也是体现诚信的一个方面。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在国内特许经营行业也存在着这样的第三方机构,可是这种第三方机构本身就是创业者,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调查,于是与项目方之间形成了金钱交易。因此,无论是在网络呈现,还是在书籍类呈现,都很难客观,也难以赢得创业者的信任。

  政策需要阳光执行

  美国创业者在政府可以获得最大支持是信息的支持,比如创业者可以免费领取自己所从事行业的调查报告和数据信息,也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些免费的律师咨询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

  据统计,在中国创业成功率只有10%,而在欧美,创业成功率达到30%。原因是创业者可以获得政府从资金到信息的各种帮助。陈俊熙认为,在欧美,政府很少出台各种政策来鼓励创业,但是一个创业者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最大的帮助。

  比如在美国,政府专门设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其职责是为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服务而不是管理。创业者在这种机构可以获得最大的支持是信息的支持,比如创业者可以免费领取自己所从事行业的调查报告和数据信息,也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些免费的律师咨询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

  反观国内,很多中小企业需要加入某个协会才能得到一些行业信息。国外则完全不一样,政府对所有行业的小企业主或者创业者的服务都是一致的,企业都可以通过相对便宜的价格得到服务。

  在中国,政府机构更多的职能是管理而不是服务,创业者无法通过政府获得信息方面的帮助。虽然政府出台各种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很多信息都不是透明的。创业者不知道从何种渠道获取信息,而是需要通过搞关系来获取信息。比如很多地方政府设立高科技产业园区,通过减免房租和所得税的方式支持科技型创业企业。但是操作起来缺乏阳光,企业无法衡量自己的条件是否可以入驻,于是创业者只好通过输通各种关系来进入。

  快速消费品行业专家肖竹青近日正帮助一家钢材企业转型做农产品。他通过私人渠道得知,目前18个部委都有对农业项目的支持政策。可是他发现,这些政策在公开的信息中是查不到的。对这些信息非常敏感的创业型企业根本无从得知,只能“跑部”搞关系。“中国的创业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外部资源的整合上,而不是像外国创业者那样,主要精力放在经营上。”肖竹青认为,目前各级政府都出台了支持创业的政策,但关键要阳光执行,切忌变成管理者的寻租机会。

软资评论:上述问题我们无法预期得以改善的期限,但做为冬天要活下去的,没有“社会资源”或不愿意浪费精力去争取毫无价值的“社会资源”的创业者们需要了解一个事实——夹缝中仍然存在巨大的机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谁也逆不过天地大道。创业者当不指望天地行仁义,而应该顺道而行。当我们把精力从获取不道德的“社会资源”转向面对市场、面对客户价值的大道、商道时,才会真正掌握市场的力量。纵使没有人给我们提供道德的社会资源,我们也能从市场的给养中崛起!纵使那些借助不道德“社会资源”妄图巧取豪夺创业者胜利成果的利益集团,也会在市场的魔力下消化不良、呕吐而亡。天地生人,一人也当有一人之业,创业者当自省自立于世间,才能跨越社会瓶颈,成就不朽的企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