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前三季度业绩大滑坡的真相
——上市公司赌博式炒股自取其辱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上市公司没有主业怎么办?上市公司主业亏损怎么办?答案曰:向巴菲特学习!炒股!因为巴菲特于2002——2003年之间以每股1.5——2港元共计买入了5亿美元的中国石油H股,然而,2007年10月就在中国石油回归A股市场IPO前,巴菲特却以每股13——15港元的价格全部抛空中国石油H股,共计收回40亿美元。巴菲特“炒”中国石油H股5年收益率竟高达800%!我们的上市公司高管们说:炒股,我们也能!我们比巴菲特还强!不信?我们能将中国石油A股从48元炒到10元以下!
2008年上市公司三季报统计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1624家公司前三季度有可比数据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11%。
据WIND咨询统计,截至2008年10月30日,在已披露今年三季度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涉及证券投资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理的公司有386家。其中,证券投资收益盈利的仅有51家,绝大多数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负数,亏损超过1个亿的达22家。这些公司总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亏损286.15亿元。
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0月30日,已披露三季报公司今年前三个季度投资收益占净利润总额的比例已下降为18.37%,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合计441.08亿元。其中,非金融类公司投资收益占净利润总额的比例也降至8.82%,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共计82.2亿元。
除S*ST圣方以外,沪深两市1624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2008年三季报。其中,前三季度实现盈利的公司有1382家,亏损的有242家,亏损比例14.90 %。第三季度盈利的有1257家,亏损的367家,亏损比例达22.60%。
相比之下,2007 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大幅增长与之形成鲜明反差。2007年前三季度具有可比性的 1504 家公司净利润合计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63.95%。2007年前三季报公司投资收益合计1826 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比例为 22.08%,非金融类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共计 582 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比例达到 13.61%。这一业绩的高速增长大概创下了中国股市18年来的最高记录!
2008年股市泡沫破灭后,上市公司的“业绩泡沫”也终于水落石出。上市公司炒股亏损,这是谁的错?问题何在?上市公司何以面对它的股东?
2008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大幅滑坡,其中原因绝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速放缓”,因为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仍高达10%左右!而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可比净利润却从上年63.95%的增速陡然滑落至7.11%!这难道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滑坡”就能解释的吗?
(1)2007年成为中国GDP连续5年保持两倍数高增长的“拐点”
2003——2007年,中国GDP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得以空前扩张与超速增长,流动性严重过剩,国内外游资烽烟四起,原材料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加剧,城乡差别、东西差距进一步突显,江河水污染加剧,大气污染进一步恶化,2007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的新“拐点”,2008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时间窗”,时间巧合,2008年必将放缓经济增速,转而加大节能、减排、降耗、环保力度,并实质性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以化解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出口萎缩,经济衰退。然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打乱了中国经济增长转型的步伐,并同时加大了经济减速的威胁。
内外经济衰退,在中国,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而这些行业恰好正是前几年扩张最快的行业,例如,钢铁、煤炭、石油石化、电力、水泥、建材、汽车等行业。由此可见,2008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增速大幅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确有经济扩张放缓的原因,它使中国“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利润剧减,再加上外部经济衰退,中国出口受阻的原因,大量涉外企业出口创汇减少甚至亏损。
(2)2007年股市大泡沫铸就2007年前三季度业绩大泡沫
2007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大增,其中原因并非中国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一日之间有了大幅提升,相反,只是由于大牛市带给了上市公司巨额“炒股”利润的结果。上市公司炒股,美其名曰:“交叉持股、战略整合”。在美丽的借口掩护下,上市公司大肆参与牛市“炒股”赌博!事实上,不少上市公司原本既无主业,也无心主业,因此,当赶上这一轮难得的大牛市时,它们欣喜地发现了从天而降的“发财的机会”,它们不惜将生产经营资金挪作炒股,炒股果然能够翻番,它们“赌”对了,结果带来了账面上的巨大投资收益,于是便凭空做大了2007年公司净利润。例如,某热电公用事业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每股收益均只有1分钱,但它炒股暴富,每股收益在2007年被炒成了1元多,后来该公司干脆放弃原先的主业,改姓更名叫“控股公司”了!然而,随着疯牛泡沫破灭,该公司在2008年上半年每股收益很快就跌落至8分钱了。这就是典型的“业绩泡沫”的水落石出!
什么“交叉持股、战略整合”?全是“炒股”借口。这不?就连主业突出、名声显赫的“三一重工”当时也投身到了这场上市公司的“炒股运动”之中,然而,就在股市泡沫破灭之际,三一重工却也不得不缴械投降,并发誓全面退出二级市场。季报显示,2008年前三个季度,三一重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上年同期减少2.625亿元,而投资收益同比减少4.1453亿元,另外新会计准则影响净利润1.71亿元,这导致三一重工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4.91%,净利润减少约2亿元。 其实,早在2008年上半年,三一重工便承诺在8月底全面退出二级证券市场股票投资。截至三季度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年初已降低98.11%,仅剩671万元无法退出的余额,而2007年股市红火的时候,三一重工投入的“炒股”资金多达数亿元。
很显然,股市泡沫破灭,炒股业绩泡沫同步破灭,这应该也是2008年上市公司业绩整体大幅滑坡的重要原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最大的“炒股”败笔当属中国平安无疑。因为中国平安不仅“炒股”,而且是跨境“炒股”。在2007年底世界大牛市即将终结之际,得意自信的中国平安勇敢地迈出国门,抢先出境“赶顶”富通集团。中国平安以每股19.05欧元购买了富通集团的股票,总计耗资达238亿元。然而,目前富通股价已跌破1欧元,中国平安的这笔投资净亏损竟高达200亿元!这样的“炒法”,2008年的业绩怎能不亏损或大滑坡呢?当然,中国平安只是一个例外。
(3)2007年房地产泡沫进一步放大了2007年前三季度业绩泡沫
2007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最大化阶段,2005——2007年中国一、二级城市房价连年翻番,这是罕见的“财富效应”,“玩”房地产成为了上市公司的另一种时髦和时尚。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没有主业的上市公司,或是经常扭亏无望的上市公司,它们纷纷选择在房地产泡沫最大化之际大肆进军房地产市场,大炒地皮和房产,并企图以此作为扭亏为盈的法宝。结果,希望落空、功败垂成、功亏一篑,随着大量资金投入进了地皮、房产,房地产泡沫却无情地破灭了,结果不少热衷于房地产业的“新手”上市公司,便深陷其中、被套其中,这应该是一种不幸和可悲:这既是投资决策的失误,更是业绩亏损的理由。
最后提示:中国的股灾与房市泡沫的破灭,都是“贪婪”过度及“传销”误导惹的祸,我们不要只顾指责美国的次贷危机,更不要让华尔街的灾难性金融危机掩盖了中国股市和房市原本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美国的次贷危机与中国的股灾及房地产泡沫破灭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如何“治市”?怎样化解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何以让中国房地产市场不致于重步美国次贷危机的后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痛定思痛、冷静思考的重大问题。